Topic

司馬遷為何忍辱也要完成《史記》?

0404ph002
《史記》的作者司馬遷
0404ph002

司馬遷,字子長,夏陽(今陝西韓城南)人。關於其生卒年,學界頗多爭論,現取較為可信的說法:約生於公元前145年,卒於公元前90年。司馬遷生於史官世家,從小聰明好學,十歲就能閱讀古文,瀏覽先秦典籍。二十歲開始遊歷各地,考察了大量歷史遺跡和採集民間傳說。他起初任職郎中。公元前111年,奉命出使巴蜀以南,安撫少數民族。翌年父喪,立志繼承父願,潛心述史。兩年後,繼父職為太史令。公元前99年,因李陵投降匈奴一事被牽累下獄,受腐刑。出獄後專心著書,終於在公元前91年完成巨著《太史公書》,後人稱為《史記》。

0404ph001
陝西韓城司馬遷祠
0404ph001

在秦漢時期的夏陽縣,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南18里的高門原。司馬遷少年時在這裡讀書、耕牧。在他死後四個多世紀的西晉永嘉年間,後人才於此地建立紀念祠及祭祀塚。司馬遷在《太史公自序》中稱:「遷生龍門,耕牧河山之陽。」龍門在夏陽之西北,即今山西河津與陝西韓城之間、跨越黃河兩岸的一道天然門戶。

 

司馬遷一生有三次重大遊歷,(一) 二十壯遊之旅,公元前126年,司馬遷二十歲,第一次漫遊祖國的名山大川。(二)奉使西征之旅,公元前111年,司馬遷任職郎中,奉漢武帝之命出使巴蜀以南,任務是在邊邑地區推行郡縣制度。此行不僅完成了經略西南的任務,還為撰述民族史傳積累了豐富的資料。(三)泰山封禪之旅,司馬遷從公元前118年出任郎中以後三十多年中,常扈從漢武帝到各地巡遊,其中泰山封禪是隆重而排場的典禮,對他寫作《今上本紀》和《封禪書》等篇章很有幫助。

0404ph004
司馬遷旅行路線圖
0404ph004

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漢武帝命西漢名將李廣的孫子李陵從居延出發,北擊匈奴。初時頗為順利,但不久被三萬強敵圍困,李陵因寡不敵眾而兵敗降敵。武帝大怒,群臣都說李陵有罪,司馬遷則根據對李陵的印象,並認為李陵降敵並非真心,只是等待時機回報漢朝。武帝起初接受了司馬遷的意見,但後來捕獲的俘虜稱李陵助匈奴練兵以對抗漢軍,武帝於是族滅李陵全家,並對司馬遷處以殘酷的腐刑(即宮刑),司馬遷因此陷入恥辱與痛苦的深淵。支持他活下去的精神力量,就是《史記》還沒有完成,他要生存下去。

 

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說:「我痛惜全書沒有完成,所以,即使受極殘酷的刑罰也沒有怨憤。如果我完成這部著作,使它流傳後世,那麼,就還了受屈辱的債。即使受刑被殺一萬次,又有甚麼可後悔的呢?」

0404ph003
司馬遷是陝西人,圖為繪於金貞祐二年(1214年)的《陝西五路之圖》。
0404ph003
Last updated:
2019-08-13

Extend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