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

何謂新華僑華人?

新華僑華人是指1979年及以後,由中國移民國外的人員,主要由五方面來源組成:一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後定居海外的自費留學生;二是國家公派出國而後定居國外的留學生;三是投資移民到海外的成功企業家及技術移民;四是在國外長大成人的第二代或者第三代華僑;五是融入當地社會的出國經商或務工人員等。

30065ph036
施一公在演說
30065ph036

施一公,1967年生於河南省鄭州。1990至1995年獲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分子生物物理學博士學位。1998至2008年,歷任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助理教授、副教授、終身教授。2008年,施一公回國,受聘為清華大學終身教授。2009年,入選「千人計劃」首批國家特聘專家,任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醫學院常務副院長。回國後不久,他放棄美國國籍。施一公學術成果豐碩,發表超過165篇重量級論文。2015年,《科學》雜誌同時發表施一公教授研究組兩篇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論文,宣佈得到了高解析度的剪接體三維結構和剪接體對前體信使RNA執行剪接的基本工作機理,從而將分子生物學的「中心法則」在分子機理的研究上大幅度向前推進。

bulb

「千人計劃」

「千人計劃」是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的簡稱,主要是圍繞國家發展戰略目標,從2008年開始,引進約2000名人才並有重點地支持一批能夠突破關鍵技術、發展高新產業、帶動新興學科的戰略科學家和領軍人才來華創新創業。

戴宏傑,1966年生於湖南邵陽。1989年在清華大學應用物理系獲學士學位。1989至1991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碩士學位。1991至1994年,獲哈佛大學博士學位。他長期從事碳納米材料的生長合成、物理性質研究、納米電子器件研發,以及納米生物醫學及能源材料等方面的研究,是國際碳納米材料研究領域的領軍人物之一。2004年獲裘利斯史普林格應用物理獎。2009年當選美國科學與藝術學院院士。2011年當選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士,入選2000至2010年全球頂尖一百化學家名人堂榜,總排名第7,華人排名第一。

30065ph035
美華人科學家戴宏傑納米研究新成果為癌症病患帶來生命希望
30065ph035

潘建偉,1970年生於浙江東陽。1987年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物理系,1995年獲理論物理碩士學位。1996年赴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大學深造,1997年以他為第二作者的論文《實驗量子隱形傳態》,被美國《科學》雜誌評為年度全球十大科技進展。1999年獲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實驗物理博士學位潘建偉長期從事量子光學、量子資訊和量子力學基礎問題檢驗等方面的研究,對量子通訊等研究有創新貢獻。有關實驗量子隱形傳態研究成果被《自然》雜誌選為「百年物理學21篇經典論文」。2016年,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及其團隊的「多光子糾纏及干涉度量」研究,獲中國科學技術領域最高獎項──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京滬幹線」和「量子衞星」兩大工程將實現高速星地量子通訊,並連接地面的城域量子通訊網路,初步構建成中國天地一體化的量子通訊網路雛形。量子資訊科技為中國帶來重大機遇。

30065ph037
中國科學院學術會堂院史館,中國科學院重要歷史人物紀念堂。
30065ph037
Author:
Last updated:
2018-10-10

Extend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