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五台山上留下哪些皇帝的足跡?

30030ph017
五台山景色
30030ph017

歷代踏足五台山的皇帝不少,既留下許多歷史典故,也促進了五台山宗教文化的興盛。

 

歷史上第一位到五台山巡幸的皇帝是北魏孝文帝。據清《五台縣志》記載,孝文帝曾到驢夷縣(今五台縣)佛光山造「佛光寺」,還登臨西台。宋代釋延一的《廣清涼傳》上說,孝文帝曾多次宿於北台,又遊行於中台,擴建清涼寺與大孚靈鷲寺(即今台懷鎮顯通寺)。他還於寺前「種華園地二頃」,並環繞靈峰「置十二院」,大大促進了五台山寺廟的擴建和佛教的興盛。位於山西省繁峙縣杏園鄉的公主寺則由孝文帝第四個女兒誠信公主所建。此後,魏都遷往洛陽,遠離了五台山,北魏就再也沒有第二個巡幸五台山的皇帝了。

30030ph018
顯通寺
30030ph018

第二位到過五台山的皇帝是隋煬帝楊廣。楊廣早年被封為雁門郡公,五台山在其轄境之內,而其所轄繁峙、崞縣及寧武等地寺廟皆屬五台山的周邊寺廟,統屬於五台山佛教範圍之內。開皇九年(公元589年)楊廣復任并州總管,得五台山異人章仇翼(即盧太翼)資助,使他對五台山情有獨鍾。且隋煬帝是個喜好巡遊的人,他曾開鑿大運河,地處身側的五台山自然應在其遊幸之列。大業十一年(公元615年)五月,煬帝巡幸太原,避暑汾陽宮,八月駕幸雁門、崞縣。《廣清涼傳》載說:「(管涔山)上有宮池古廟,隋煬帝避暑而居,因說天池。造立宮室,龍樓鳳闕,遍滿池邊。此池,世傳神龍所居。」這就是指今天寧武縣管涔山上的天池,當時是總括在五台山之內。

 

女皇武則天對五台山一往情深。顯慶五年(公元660年)三月,武則天榮歸故里,就想上五台山禮佛,但因路途遙遠而作罷。此後,武則天兩次派人到五台山上採花。龍朔二年(公元662年),武則天讓會昌寺沙門會賾去五台山檢行聖跡,並繪出《五台山圖》以備御覽。會賾由此寫出了五台山歷史上第一本《清涼山略傳》,使五台山隨書和圖傳遍天下,對五台山佛教的復興和弘揚起了巨大作用。後來,吐蕃王遣使入唐求《五台山圖》,遂有「五台山圖小張」傳入吐蕃,此圖在敦煌石窟中被發現,成為國寶。但武則天因政事繁忙,無暇親自到五台山一遊。

30030ph019
山西五台山南山寺內的四大天王之一北方多聞天王
30030ph019

宋太宗趙光義生於西京應天院,從小就打上了佛教的印記。在位期間,更是步宋太祖之後塵,對佛教禮遇有加。宋太祖建立北宋政權後,曾兩次攻打北漢,圍攻晉陽不果。太宗即位後,第三次發動大軍圍困晉陽,終於成功。宋太宗在掃清晉陽周邊之敵時,曾率兵攻佔五台縣插箭嶺,這插箭嶺是豆村至河北阜平的必經之地,海拔1,800米,佔據此嶺方可截斷北邊契丹人南下救援北漢的道路。他到了插箭嶺就上了五台山,但因戰事太繁,沒有遊覽五台山寺廟。等宋軍剛剛攻下晉陽時,即於太原詔見了五台山鹿泉寺沙門睿諫,詢問了五台山興建之由及現時狀況,還賜物甚多,且令修建太平興國寺。此後宋太宗對五台山的護持枚不勝舉,大大促進了五台山佛教的興盛。

 

元代有兩位皇帝上過五台山。一位是元朝第二代皇帝元成宗鐵穆耳,元貞二年(1296年)即「幸台山」,瞻禮聖容,崇佛敬僧,而且在頭一年即開始在五台山敕建萬聖佑國寺,即今南山寺最上面的部分。萬聖佑國寺成,成宗還詔洛陽白馬寺的釋源宗主真覺國師為其開山住持。另一位上過五台山的元朝皇帝是元英宗碩德八剌,至治二年(1322年)他從燕京動身「幸普門寺」。英宗在五台山舉行的一次大活動就是「作水陸佛事七晝夜」。元代兩位皇帝和一位皇太子上過五台山,使五台山佛教進入另一段興盛時期。

 

至清朝,五台山佛教發展進入黃金時期,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四位皇帝多次巡幸五台山。清朝皇帝重視五台山,有其政治目的,那就是以此來懷柔蒙藏,維護封建大一統政權的穩固與發展。其中,康熙皇帝五次上五台山,賞賜不計其數,還留下很多墨寶詩文,其中《菩薩頂》詩最為膾炙人口:「四十餘年禮世伽,本來面目是天家。清涼無物何所有,葉斗峰橫問法華。」乾隆皇帝更是六次上五台山,成為歷史上到過五台山次數最多的皇帝。

作者:
上載日期:
2020年11月23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