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麗江有哪三項世界遺產?

20206phn002_01
美麗的麗江古城(圖片提供:杜雪瓊/FOTOE)
20206phn002_01

麗江在1997年及2003年,分別因「麗江古城」、「三江並流」、「東巴古籍」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目錄》、《世界自然遺產名錄》及《世界記憶名錄》,使麗江成為了「三遺產」集中地。

 

「麗江古城」

麗江古老的大研、白沙、束河三個納西族集鎮三足鼎立。在1997年12月4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1次全體會議上,麗江古城被一致通過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目錄》,共同成為世界文化遺產。

 

大研古城是一個以納西族為主要居民的古老城鎮,始建於宋末元初,至今已有八百多年歷史。納西語稱「恭本」。自明代稱漢名「大研廂」,因其四周環山,形似巨「硯」而得名。民居群落,鱗次櫛比,街道、庭院遍植花木,素有「麗郡從來喜植樹,古城無戶不養花」的讚譽。古城中心為四方街,四方街有七條通道把古城所有大街小巷連成蜘蛛網狀,四面八方的商賈雲集古城,貿易興盛。古城在形成發展過程當中,成為納西族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20206ph008
麗江古城
20206ph008

大研古城未形成之前,在雄偉秀麗的玉龍山腳下的白沙古鎮,是唐、宋時麗江納西族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一直持續到明初1383年木府遷到大研鎮。白沙古鎮有許多唐代建築、世界著名的萬朵山茶,還有保存完好的明代壁畫。白沙古鎮的中心也叫四方街,曾經是繁華的交易集貿中心。

 

在大研和白沙之西的青龍河畔還有一個束河古鎮,是茶馬古道上保存完好的重要集鎮。束河亦有四方街,傍水為市,柳隱疏密中,食物雜陳。源於九鼎龍潭的悠悠清水,流淌在束河街大街小巷。

20206phn003_01
麗江古城四方街夜色(圖片提供:視覺中國)
20206phn003_01

「三江並流」

「三江並流」以同發源於青藏高原的怒江、瀾滄江、金沙江三條大江在雲南橫斷山脈的崇山峻嶺縱谷裏,從北向南相伴並行約一百七十餘公里而得名。金沙江到石鼓急轉向東成長江第一灣,又轉幾道急彎最後向東,匯雅壟江、大渡河、嘉陵江之水進入太平洋。瀾滄江由此一直南下,穿越國界經老撾、泰國、越南成湄公河流入印度洋。怒江亦流入緬甸成薩爾溫江進入印度洋。

20206ph009
金沙江大轉彎
20206ph009

在「三江並流」區域內,海拔最低為760米的怒江河谷,最高為6,740米的卡瓦格博峰,相差達六千米左右。「一天有四季,隔里不同天」是這區域氣候多樣性的真實寫照。雄偉壯麗的高山雪峰,險要的峽谷險灘、秀麗的林海雪原,幽靜的冰蝕湖泊,少見的板塊碰撞,多姿多彩的喀斯特地貌,廣闊的草原花甸,爭奇鬥艷的奇花異草,多樣豐富的珍稀動植物,獨特多姿的民族風情皆匯於這世界自然遺產中。2003年7月2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三江並流」區域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20206ph010
三江流域內的塔城風光
20206ph010

「東巴古籍」

納西族的原始宗教為東巴教,因其宗教祭師被族人稱作「東巴」而被學者們稱為東巴教。東巴教的原始宗教禮儀活動,貫穿在納西族社會生活的各方面,滲透於人們的物質生產和精神生活。東巴經是東巴教儀式的典籍,納西語稱作「東巴特額」,意思是「東巴用的書」。由麗江東巴文化研究院收藏並翻譯出版的897種納西東巴古籍,以其主題、形式和風格、社會和學術價值、完整性、稀有性、民族性,以及它所具有的世界意義,在2003年8月28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記憶名錄》。

20206ph011
東巴古藉文獻
20206ph011
作者:
上載日期:
2020年07月13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