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南北朝及唐宋時期的著名史書

0702ph010
《梁書》
0702ph010

《晉書》共有130卷。中國自唐代開始設館修史,《晉書》就是其中的第一部。唐太宗不滿唐代以前的多種晉史,貞觀二十年(公元646年)下詔修《晉書》,命時任宰相房玄齡、褚遂良、許敬宗為監修,主持修撰晉史,由令狐德棻、敬播、李延壽等十餘人分工撰寫。

 

《宋書》共有100卷,為南朝(梁)沈約(公元441—513年)所撰。沈約,字休文,吳興武康(今浙江德清縣)人,歷任宋、齊、梁三朝多任官職。齊武帝永明五年(公元487年)奉詔撰《宋書》,寫成本紀10篇、列傳60篇、志30篇,記南朝宋一代史事,始於東晉安帝義熙元年(公元405年),終於宋順帝昇明三年(公元479年)。

 

《南齊書》共有59卷,為南朝(梁)蕭子顯(公元489—537年)所撰。蕭子顯,字景陽,南蘭陵(今江蘇常州)人,出身南齊皇族。梁時蕭子顯奏請撰寫《齊書》,寫成本紀8卷、志11卷、列傳40卷,記南朝齊一代23年的政治、經濟、文化、典章制度等史事。本書原名《齊書》,北宋時加上「南」字,以別於唐代李百藥撰寫的《北齊書》。

 

《梁書》共有56卷,由唐代姚思廉(公元557—637年)編撰。父親姚察曾經撰寫梁、陳二史,但只寫了一部分就死了,臨終時囑咐兒子思廉繼續完成他的遺願。貞觀三年(公元629年),思廉奉詔撰梁、陳二史,由秘書監魏徵監修。姚思廉依據家藏舊稿,兼採諸家史書,撰寫成《梁書》、《陳書》。《梁書》包括本紀6卷、《列傳》50卷,無表、志。

 

《陳書》共有30卷,亦為唐代姚思廉所撰。思廉在撰寫《梁書》的同時,即修撰本書。他除利用其父姚察的舊稿外,兼採顧野王的陳國史及陸瓊的《陳書》所載的史料,寫成紀6卷、傳30卷,亦無表、志。此外,本書亦多載詔書和詩賦文章,史事則多有隱惡揚善之處。其文字精練,文風清新。《陳書》亦為魏徵監修,本紀部分和《皇后傳》的論贊皆出於魏徵之筆。

 

《魏書》共有130卷,為北齊魏收(公元510—572年)所撰。北齊天保二年(公元551年)文宣帝下詔魏收撰寫魏史,由高隆之監修,至天保五年寫成。這書包括紀12卷、傳98卷、志20卷,記事始於北魏拓跋珪登國元年(公元386年),終於東魏孝靜帝武定八年(公元550年),記載北朝鮮卑族拓跋部所建的北魏、東魏兩朝史事。其中的《序紀》還追溯拓跋氏先世27代的歷史。

bulb

拓跋珪

拓跋珪(公元371─409年),即魏道武帝,北魏建立者。

bulb

拓跋部

鮮卑族的一支。源於內蒙,原為一個小部落。太元元年(公元376年)為前秦所滅。淝水之戰後,拓跋珪乘機復國,改國號為魏,史稱北魏。

《北齊書》共有50卷,由唐代李百藥(公元565—648年)編撰。唐貞觀元年(公元627年),李百藥奉命修撰《齊書》。父親德林在北齊和隋朝初年曾預修齊史,所以李百藥便依據舊稿加以補充修改,貞觀十年寫成了《北齊書》,包括紀8卷、傳42卷,卷後附有論贊,無表、志。記述了高歡在北魏活動到北齊滅亡前後約80年的歷史。為區別蕭子顯所撰南朝《齊書》,北宋時將本書改為《北齊書》,蕭書改為《南齊書》。

 

《周書》共有50卷,為唐初令狐德棻(公元583—666年)等人所撰。貞觀三年(公元629年),太宗詔修梁、陳、齊、周、隋「五代史」,令狐德棻奉詔與岑文本、崔仁師等人一同修撰周史。貞觀十年(公元637年),完成《周書》,包括紀8卷、傳42卷,無表、志。《周書》記事始於北魏孝武帝永熙三年(公元534年)東、西魏分立,止於北周靜帝大定元年(公元581年),包括西魏、北周兩朝的歷史,同時兼及東魏、北齊和梁、陳四朝史事,雖然記事縱橫交錯,但條理十分清晰。本書雖無表、志,但典章制度等史料皆載於有關列傳中。

 

《隋書》共有85卷,為唐代魏徵(公元580—643年)等人所撰。貞觀三年(公元629年),太宗詔修梁、陳、齊、周、隋「五代史」,魏徵與顏師古、孔穎達、許敬宗等人編撰隋史。貞觀十年(公元636年),完成了紀、傳兩部分,包括紀5卷、傳50卷,記事始於隋文帝開皇元年(公元581年),終於隋煬帝大業十四年(公元618年),記載了38年的歷史,其中的序論為魏徵所撰,內容多以隋亡為鑑,突出人事對國家興亡的關係。

0702ph008
《隋書》
0702ph008

《南史》共有80卷,為唐代李延壽所撰。李延壽,字遐齡,隴西(今甘肅臨洮南)人,世居相州(今河南安陽)。貞觀年中,官職升至崇賢館學士,並因參與編撰《晉書》、《隋書》、《五代史志》(即《隋書》十志),再陞官為符璽郎,兼修國史。

bulb

崇賢館

唐太宗貞觀年間設置,設學士、直學士等職,專掌刊正經籍圖書和教授諸生。

bulb

符璽郎

掌管璽印符節的官職。

《北史》共有100卷,由唐代的李延壽編撰。包括本紀12卷、列傳88卷。記載北朝北魏(包括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合共233年的歷史。李延壽在其父李大師撰南北朝史的基礎上加以續修,刪掉很多與歷史無關的詔書、冊文,而增補的內容大多為雜史。

0702ph007
《北史》
0702ph007

《舊唐書》共有200卷,原名為《唐書》,自宋代歐陽修、宋祁等編寫的《新唐書》問世後,才改稱《舊唐書》。五代後晉天福六年(公元941年)趙瑩、張昭遠、賈緯、趙熙等人奉詔修撰《唐書》,開運二年(公元945年)書成。本書記事始於隋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李淵在太原起兵,終於哀帝天祐五年(公元908年),前後合共290年的歷史。

 

《新唐書》共有225卷,由北宋的歐陽修(1007—1072年)、宋祁(公元998—1061年)等人奉詔修撰,從仁宗慶曆四年(1044年)開始撰寫,歷時17年,到嘉祐五年(1060年)完成。其中歐陽修撰寫本紀10卷、志50卷、表15卷;宋祁撰寫列傳150卷。

0702ph006
《新唐書》
0702ph006

《舊五代史》共有150卷,為北宋薛居正(公元912—981年)所撰。薛居正,字子平,開封浚儀(今河南開封)人。歷任後唐、後晉、後漢的官職,宋初陞官至門下侍郎、平章事。開寶六年(公元973年),宋太祖下詔修五代史,以薛居正為監修,盧多遜等人為同修,前後只用了一年半左右,便完成修撰。

 

《新五代史》共有74卷,為北宋歐陽修(1007—1072年)所撰。包括本紀12卷、列傳45卷、考3卷、世家10卷、世家年譜1卷、四夷附錄3卷。本書在撰述形式上,採用了李延壽編寫南、北史的體例,把五代的紀、傳綜合在一起,按時間先後次序編排,分立本紀、家人傳、大臣傳、類傳、雜傳等。

bulb

世家年譜

表列各國政權的建立和傳襲的年代。

《宋史》共有496卷。元順帝至正三年(1343年),下詔修遼、金、宋三史,命中書右丞相脫脫為都總裁。《宋史》記事始於趙匡胤建國,終於南宋帝昺崖山之亡,包括北宋、南宋共319年的歷史,以及與遼、夏、金、元的和戰關係。《宋史》包括有本紀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傳255卷,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多的一部史書。

0702ph009
《宋史》
0702ph009
作者:
上載日期:
2020年01月20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