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一个谈及中国抗疫必会提起的名字。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人们听从他的建议戴口罩、少出门,因他的疲累而泪目。他是谁?为何人们对他的信任和情感如此深厚?他的名字又从从何时起与“抗疫英雄”联系在一起?

2020年新春将至,忙碌了一整年的中国人陆续踏上回乡的旅程。

广州南站,人流涌动,一位84岁的老人也匆匆挤上开往武汉的高铁列车。车厢内洋溢着轻松和喜悦,老人却眉头紧锁,一落座,他顾不上颠簸和疲累,赶忙取出电脑研读资料。其实,他的家就在广州,此行他是临危受命,赶赴离家千里之外的武汉,只为查明当地出现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

12
正值春运,钟南山没买到固定座票,只能在餐车车厢阅读资料,疲惫时只能靠在椅背上休息。(来源:广东卫视纪录片《钟南山传》截图)
12

 

这位老人便是钟南山,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疾病及传染病防治专家。自疫情爆发以来,他的露面如同定海神针,总能给慌乱中的人们以镇定和希望。人们听从钟南山的呼吁戴口罩、少出门,因看见他疲累的画面而泪目,一句网络流行语“钟南山说动才能动”足见他在国人心目中的份量。

人们对老人的信任和情感源自何处?“钟南山”这个名字又从何时起与“抗疫英雄”联系在一起?这一切,或许可以从他过往的经历中找到答案。

 

立志从医  

1936年,钟南山生于南京。出生的医院位于钟山之南,父亲钟世藩便为他取名“钟南山”,希望他像大山一样历经风雨依然屹立。“仁者乐山”, 山的沉稳刚毅,似乎注定了钟南山这一生的医者仁心。

钟世藩是著名的儿科医学和病毒学专家,在家中三楼养了实验用的小白鼠。小南山每日负责喂养它们,他喜欢观察它们的变化,渐渐对科学研究产生兴趣。每当钟世藩治愈了登门求诊的病人,他与病人一家都感到快乐非常。这种快乐也触动了钟南山,成为一名医生的愿望从此在他的心里生根发芽。

1955年,钟南山如愿考入北京医学院。在校期间,他在首届全运会中打破了当时男子400米栏全国纪录,因而被北京市体委看中,获邀留在体队。但他认为自己的体格达不到世界顶尖运动员水平,最终回到医学院专心攻读,而把体育运动当成了自己一生的爱好。

3
参加田径比赛的钟南山(来源:广东卫视纪录片《钟南山传》截图)
3

 

毕业后,钟南山被分配留校教授放射医学。直到1971年,他回到家乡广州,作为医生的事业才从此起步。此时的钟南山已经35岁了,他仍想从最基础的事学起,做出一番事业。

行医之初,由于缺乏临床经验,钟南山在一次急诊中不慎误诊,险些酿出人命。这使他痛下决心,拼命钻研技术,每日都要学习到深夜。几个月后,同事明显发现钟南山瘦削了许多,医术却突飞猛进,已称得上是一名熟练的临床医生。就在此时,钟南山接到通知,医院调派他去一个新成立的研究小组,专门研究慢性支气管炎防治。

这个新成立的小组,就是日后非典攻坚阵地——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的前身,而“钟南山”这个名字也由此与中国呼吸疾病健康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

 

开拓先河   

70年代初的中国,呼吸疾病研究水平十分落后,慢性支气管炎在当时被认为是一种治不好的痼疾,研究前景也不被看好。这份“吃力不讨好”的工作,钟南山却干得极其投入,不仅事事亲为,还提出将研究小组打造成实验室、病房、门诊和医疗基地的构想。尽管当时的科研环境简陋,但慢支炎防治小组实际上已渐渐具备了现代基础医学研究的雏形,为日后的临床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在钟南山的记忆里,那段创业时光虽艰苦却拥有纯粹的快乐:白天看门诊,晚上要值班,只有下午是休息时间,他和同事就把办公桌拼起来做实验。实验用的猪由几个人凑钱去菜场买来,用来模拟人体的呼吸系统特征;没有手术台,就用办公桌拼搭;几台设备都是“翻新机”——从仓库里翻出的旧机,经过他们的设计和改装能够测出血氧饱和度、二氧化碳分压等基本指标,加上他们改良过的计算方法,便可以替代昂贵的进口设备。

很快,钟南山与同事的努力获得了回报。小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疗法,开创性地使用“紫杜鹃花”入药,令慢支炎的临床治疗取得显著成效。小组的两篇论文分别于1974年和1975年发表在国家一级医学刊物上,钟南山与侯恕合写的论文更于1978年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他本人也因此获得赴英国留学进修的机会。

1981年,钟南山婉拒了爱丁堡皇家医院的邀约回到广州,担任首任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继续呼吸疾病的研究和临床工作。特别是在九十年代初,他通过创制的气道反应测定法和流行病学调查,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隐匿性哮喘”的概念,证实了哮喘的可预防性。基于这些成果,他被聘为世卫医学顾问,并高票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book

隐匿性哮喘:指无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的表现,但长期存在气道反应性增高者。有14%~58%的隐匿性哮喘患者可发展为有症状的哮喘。钟南山的这一发现刷新了医学界对于哮喘诊断的认知,有助早期发现患者并采取及时的防治措施。


力挽狂澜  

2003年初,被称为“非典”(SARS,或译为沙士)的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在广东爆发。确诊人数激增,各大医院告急,一时间传言四起,人心惶惶。危急时刻, 67岁的钟南山被任命为广东省非典医疗救护专家组组长,全力攻关非典的防治办法。

3月是广东疫情最严酷的时段,为纾缓医院压力、救回更多生命,钟南山说出了那句至今被人们记住的话:“把最危重的病人送到我这里来!”这句话让无数近乎绝望的患者看到了希望,也让“钟南山”这个名字第一次走进公众的视野。

令他感到骄傲的是,面对如此可怕的传染病,呼研所的医护人员始终奋战在救治前线,没有一位申请离岗。他本人更是身先士卒,曾为获得第一手研究资料,近距离检查每位患者的咽喉。有次因奔波劳累,连续38个小时未合眼的钟南山累倒被送回了家,除了为他打针的护士和家人,没人知道所长病了;几日后在呼研所,同事们又见到钟南山指挥若定的身影。

4
钟南山近距离检查患者的咽喉(来源:广东卫视纪录片《钟南山》截图)
4


事实上,在坚毅如山的外表下,钟南山承受着巨大压力:这种新型病毒已经展现出很高的传播性和死亡率,他必须兼顾病人和前线医护的安危。而更棘手的是病原仍未找出,此时医疗界对于非典的治疗方案出现了激烈争执,作为专家组组长,他的一个决定直接关乎上千名患者的生死。

当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已给出“非典由衣原体细菌引起”的权威结论。但医生们很快发现,依照这个结论使用大剂量抗生素进行急救,居然丝毫不见起色。而另一种治疗方案则要使用皮质激素,这种激素不仅会破坏人体自身免疫力,而且过量使用会带来严重副作用,因此遭到很多人的反对。

凭着丰富的临床经验,钟南山首先判断非典不是普通的细菌感染。他力排众议,主张酌情使用皮质激素以延缓病情的发展,并配合使用无创通气法来维持病人的呼吸。钟南山将这套方案写入《广东省医院救治非典型肺炎病人工作指引》,下发广东各级医疗单位使用。后来的临床效果证明他的判断是正确的,该疗法大大降低了危重病人的死亡率, 成为广东抗击非典疫情的分水岭。

book

无创通气:钟南山与几位专家研发的治疗方法。当病人需要增加氧气吸入量时,使用鼻部面罩为其通气。这种通气方法无需医生切开病人的气管,很大几率避免了病人血液及分泌物溅射而出给医务人员带来的感染风险。

5
钟南山和同事分析病人的情况(来源:CCTV《面对面》专访钟南山片段截图)
5

 

4月,疫情悄然蔓延至全国,钟南山当着中外媒体的面道出真相,赞誉和非议将他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但钟南山说,他没有考虑太多,生命至上,他始终记得父亲一直以来对他的教导:实事求是,做老实人,说老实话。

5
记者会后,钟南山被中外记者包围采访(图片来源:中新社)
5

 

4月12日,呼研所向媒体公布非典病原是一种新型的冠状病毒。四日后,这一结论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确认,而钟南山率领的广东抗疫工作也得到世卫专家的肯定。钟南山应邀带着广东的抗疫经验奔波于各国,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非典防治提供参考。“这是人类的疾病,不是一个国家的疾病。”他后来这样说。

 

再度出山

非典过后,钟南山本可以享受舒适的退休生活,却选择坚守在临床医学第一线,数年来率领团队成功阻击了H1N1、H5N6、H7N9、MERS等重大传染病疫情。他还亲自选拔人才成立“南山班”,为医学界培养了一批创新型实用人才。作为两届全国人大代表,钟南山面对民生关切的问题,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新药研究、空气质量等,也坚持为民发声。

5
钟南山在给学生上课(来源:CCTV节目《大家——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截图)截圖)
5
7
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广东代表团举行分组会议,钟南山提出用法律途径解决医患关系紧张,并“炮轰”空气质量,呼吁广东立即全面检测PM2.5。(来源:中新社)
7

 

身为全年无休的“铁人”,钟南山的日程表安排得很满:门诊看病,住院部查房,科研,给学生上课,专家会诊会晤,准备公共卫生提案……有次电视访谈拍到钟南山健身的画面,八十岁的老人面不红气不喘,一身厚实的肌肉让不少年轻人都表示艳羡。钟南山说,他每周至少要做2至3次健身,包括慢跑、单双杠引体向上、室内划船等项目,只为“让身体保持一定的强度,来应对每天高负荷的工作”。

7
钟南山在健身(图片来源:中新社)
7

 

2020年1月,钟南山再次出山,担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亲访武汉调查疫情。几日后,他在通报会上首次官方确认新冠病毒“肯定人传人”,并呼吁民众戴口罩、不要去武汉,这个回应直切要害,立即产生了动员的效果。

随后,全面严格的全国疫情防控正式展开。各省市派出医疗队驰援武汉,在全国医务人员、志愿者、各行业工作者及社会大众的共同努力下,方舱医院最后一批患者痊愈出院,全国本土新增确诊病例清零,各行业有序复工复产。短短三个月内,中国控制了疫情。

2020年9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钟南山颁授“共和国勋章”,以表彰其在数次疫情中作出的贡献。面对诸多赞誉,钟南山仍如往常那样淡然一笑:“我不过是一个看病的大夫”。

 

参考资料:

CCTV节目《面对面》  2003/4/26

《钟南山传》  叶依  作家出版社  2010年

CCTV节目《大家——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  2016/10/12

《医者钟南山》  张明萌  南方人物周刊  2019/1/18

广东卫视纪录片《钟南山》  2020/4/8

上载日期:
2020年10月30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