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

少數民族結婚可以有幾趣?

1703ph014
土家族婚禮
1703ph014

走婚

最為人熟知的走婚民族就是摩梭人。現今的摩梭仍具有古代母系社會的遺風,家庭中的成員均是一個母親或是先祖母的後代。男的不娶,女的不嫁,長居於母親身邊。女孩子在13歲成年典禮後便有自己的花房。摩梭男子在18歲以後,找到心目中的情人,並交換信物後,便可在晚上到情投意合的女方的家投宿。第二天便回到自己的家裡工作。經過一段時間相處,如其中一方不再願意維持走婚,只要示意便可結束關係。

1703ph016
摩梭人的住房
1703ph016

若雙方走婚一旦穩定及公開後,雙方一般不會再與他人走婚。當女方懷孕產子後,子女仍住女家,姓氏從女家。此外,父親會拜訪女家,送贈禮物確認自己為生父的身份。雖然父親不與孩子一起生活,但會幫助撫養兒女並承擔家庭體力勞動的義務。

 

摩梭家庭裡均是母系血緣的親人,沒有父系血緣的親屬。家庭中所有子女均稱母親的姐妹為媽媽。現在的摩梭人除了走婚外亦行一夫一妻制。

1703ph017
摩梭人跳皮鼓舞
1703ph017

新郎「出嫁」

塔塔爾人的婚禮有與眾不同的傳統風格,他們的婚禮不是在新郎家舉行。結婚前幾天,男方要把為新娘製作的「嫁妝」(如炊具和食物等)送到女方家。等到舉行新婚儀式之日,新郎在伴郎等人的陪同下,坐上馬車,興高采烈地前往女家;而此刻女家大門卻緊閉着,新郎和伴郎要先繞着院轉一圈,然後來到門前,新郎獻過禮物才能進去完婚。婚後,一對新人要住在女家一段時間,有的甚至到第一個孩子出生後才能共同返回夫家設宴慶祝,整個禮婚儀式至此才告一段落。新郎在婚後要住女家一段時間的習俗,流行於拉祜族、高山族及布朗族等。這種習俗實際上是男方對女家損失一名人力而作出的補償。

1703ph019
布朗族婦女
1703ph019

轉房

轉房是古時在怒族、彝族、景頗族、白族、佤族的婚姻制度中曾流行過的一種婚姻制度。例如怒族社會就有「兄妻弟婦」的轉房習俗,即兄死,弟可娶其嫂為妻;弟死,兄可納其弟媳為妻。怒族的這種轉房制度是遵循先內後外、由近而遠的原則。即無論兄或弟死後,寡婦必須先由死者的兄或弟選擇,只有在死者兄弟不願意時,寡婦才可改嫁他人。即使改嫁他人,也要先在死者家族的近親中挑選,如無合適人選,才能在徵得死者家族的同意後,嫁給外人。

1703ph021
布依族的婚禮
1703ph021

柯爾克孜族捆綁新郎新娘

在柯爾克孜族中,新郎和新娘在舉行婚禮儀式前,新娘的親友會把新人雙雙綁在門口,新郎的父兄須向這些親友贈送禮物,請求「釋放」。婚禮正式開始,由男方的一位長者從天窗向外撒糖果、點心等讓客人們爭搶,以示分享幸福。接着讓新婚夫婦背對背坐下,每人頭上蒙一個口袋,眾人用一隻羊蹄輪流在他們頭上輕打一下,然後共同跳舞,最後並給雙方分吃蘸鹽水的麵餅,象徵夫妻和睦相處,白頭偕老。

1703ph015
雲南大理白族女子出嫁儀式「喂新娘」
1703ph015
1703ph020
土家族姑娘出嫁時的「哭嫁」
1703ph020
1703ph018
高山族夫婦
1703ph018
Last updated:
2018-09-17

Extend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