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

榮死詔獄——李贄終局

202112phn020_01
北京通州李贄墓(圖片提供:聶鳴/FOTOE)
202112phn020_01

萬曆三十年(1602年),朝廷對李贄的迫害,實際上是兩年前在湖廣對李贄迫害的延續。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李贄在麻城被驅逐,他居住的芝佛院被人放火燒毁,他所預備的身後埋骨之塔被搗毀,追隨他的一批出家人也被逮捕法辦。逮捕迫害李贄的是時任湖廣按察司僉事、職司兵備的馮應京。

 

其實,馮應京、李贄都是利瑪竇的友人。憑心而論,馮應京本不該迫害李贄。馮應京還是在湖廣讀到李贄傳抄的利瑪竇的《交友論》,併為之作序刊刻。但在馮應京的心靈深處,傳統倫理道德是至高無上的,他決不能容忍李贄對禮教的褻瀆與否定。馮應京本來就視佛教為異端,而李贄又是一個棄官削髮的出家人,這一切,激發了馮應京維護禮教、排抵異端的一腔正氣。於是他棄朋友之情而不顧,策動了焚毁芝佛院、驅逐李贄的行動。

 

張問達疏駭李贄,最終導致李贄殘死詔獄。其實,李贄在幾年前就為自己選擇了「榮死詔獄」的最後歸宿。萬曆三十年(1602年)三月十五日,李贄吩咐侍者為他剃頭時搶刀自割咽喉,至三月十六日夜子時,李贄在獄中與世長辭。這無疑是晚明時代殘痛的歷史悲劇!無論李贄,還是迫害他的馮應京、張問達,都只是那個時代道德倫理至上主義的犧牲品。

 

後來明神宗派宦官充任礦鹽稅使,蒐括民脂民膏,而馮應京因替人民說話,最終獲罪下獄,釋放後於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病死,年僅52歲。張問達於天啓五年(1625年)遭人彈駭「植黨亂政」並有貪贓行為,而被繩之於法,活活氣死。看來,以「道德法庭」迫害李贄的馮應京和張問達,最後都未能逃脫同一個「道德法庭」的制裁。所不同的是,李贄覺悟、覺醒了,他要衝決傳統道德的藩籬,努力建立一種符合歷史時代要求的新價值觀,而馮應京、張問達卻至死不悔、不悟,這一切不得不令人深思。

 

李贄力圖用自己的雙手開啟黑暗的閘門,放逐被長久壓抑的人們到寬闊光明的地方去,但過於沉重黑暗的閘門卻非李贄的雙手所能開啟,它使李贄感到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李贄是必死無疑的:這黑暗的閘門終於在一種必然的、莫名其妙的力量驅動下墜落下來,無情地奪去李贄的生命。

 

李贄死訊傳出後,朝野譁然,通州鼎沸。他的知己焦竑以「金陵同志」名義發布〈薦卓吾疏〉,視李贄為師的汪本鈳作〈哭李卓吾先師告文〉、寧州知州方沆〈紀事十絕〉怒斥:「豺狼當道憑誰問,妒殺江湖老禿翁。」兵部侍郎周汝登〈吊李卓吾先生二絕〉悲言:「天下聞名李卓吾,死餘白骨暴皇都。」李贄篤友馬經綸遵其遺囑,將李贄安葬在通州城北馬廠村西,墳高一丈,周圍植白楊百餘株。

202112phw007_01
李贄之死,好友焦竑以「金陵同志」名義發布〈薦卓吾疏〉。(圖片提供:鄒自振)
202112phw007_01

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大同巡撫汪可受為李贄墓立碑,又三年,時任平樂府知府詹軫光為之立碑,青石,高2.51米,碑陽文「李卓吾先生墓」為翰林院修撰、太僕寺丞、南京司業焦竑所書,碑陰序及吊詩二首為詹軫光撰寫。

 

如今,李贄墓地坐北朝南,背靠通惠河故道葫蘆湖,面臨潭碧波,西有假山林木亭台,東有遼代凌雲寶塔。約360平方米綠蔭遮蓋,青磚寶頂,直徑2.25米,高1.55米,內置骨罈。十字花牆三面圍冢,花池草屏依牆而設。四百多年前的古石碑雖殘尚立,廡殿頂碑樓端莊肅穆,檜柏環植四季常青。碑前石階九級,東西並列兩碑,右為1954年遷碑記,左為1983年重遷記,二碑之前居中,立有當代文豪周揚所題「一代宗師」碑,為李贄墓地生色增輝。

Author:
Last updated:
2022-09-19

Extend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