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

分封制是否必然帶來禍亂?

202122phn019_01
位於河南省鄭州市新鄭市的鄭韓故城內的「諸侯會盟像」雕塑(圖片提供:佚名/FOTOE)
202122phn019_01

每個政權都要解決以下的基本問題:如何組織政權令統治者能有效地貫徹自己的意志?如何使施政暢順,讓天下安定?如何理順中央與地方的關係,是集權還是自治?用甚麼人來治理國家?縱觀數千年中國歷史,分封制對中央皇權構成極大威脅,這制度的最大壞處是與國家大一統的需求背道而馳。當地方諸侯掌握行政、軍事和財政大權,便會形成獨立王國,跋扈難制,對中央產生離心力,輕則陽奉陰違,重則興兵作亂,導致國家陷於分裂和動亂之中。這樣的例子斑斑可考,例如西周、西漢、西晉和明朝的歷史,就是最佳佐證。

 

西周分封諸侯令中央轉弱

西周滅商後實行分封制。所謂分封,就是周天子給皇室成員、貴族和功臣等劃分領地,領地的領主稱為諸侯。連同領地一起劃分的,還有土地上的氏族部落成員、前朝遺民等。據說周初所封有75國,其中與周王同為姬姓的佔40國。周朝的中央朝廷很弱,能夠直接控制和支配的資源很少。天子只直接管理首都附近的土地,將其餘土地分封給諸侯。諸侯與天子的關係很鬆散,只有禮節性的拜訪,並繳納一些賦稅,聊表心意。至於各國內部事務,天子一般是不過問的。理論上,天子是「天下共主」,開始還有些威望,後來就只是如供奉在廟堂上的菩薩而已。

 

自從周公平定管蔡之亂後,周朝就沒有打過甚麼勝仗。後來周天子不但未能制服諸侯,連自己的都城和性命都保不住。昭王三次南征荊楚,身死師喪;穆王西征犬戎,只獲得4匹白狼和4隻白鹿;申侯、繒子聯合犬戎攻進鎬京,殺死周幽王,導致王室東遷。可以說,西周實行分封制,猶如慢性自殺,導致中央愈來愈弱,諸侯愈來愈強。

202122phn020_01
周昭王姬瑕像(圖片提供:緣紫舞/FOTOE)
202122phn020_01

西漢分封讓封國坐大

劉邦與項羽爭天下時,分封了不少異姓諸侯王,以拉攏各地諸侯聯合擊楚。公元前202年,劉邦打敗項羽,建立漢家天下。他實行以郡縣制與封國制並行的混合模式。一些異姓王國封地連城數十,地方千里,結果異姓王的國土加起來甚至比漢朝直接管轄的郡縣還大,成為半獨立王國。異姓王手握重兵,專制一方,雖名為漢臣,而漢之政令實不能通行於諸王國。在徹底打敗項羽之後,劉邦決定剪除異姓王,先後消滅楚王韓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等人。劉邦又與藩王、功臣等訂立白馬之盟,規定只有劉姓宗室,才能分封諸侯王。在劉邦看來,如此天下就能永享太平。然而,這只是劉邦一廂情願而已。劉邦一死,呂后就殺劉姓王,封呂姓子弟為王,幸好有周勃等人,以非劉姓為王,「天下共伐誅之」為由,發動宮廷政變,誅滅呂氏家族,迎立代王劉恆即位,是為漢文帝。但問題很快出現了,受封各地的劉姓諸王並不安分,小者違法亂紀,荒淫無度;大者圖謀不軌,犯上作亂。惠帝、文帝、景帝時期,諸侯王叛亂層出不窮。文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77年),文帝親自率軍攻打匈奴,濟北王劉興居乘機興兵作亂,欲襲滎陽,事敗自殺,於是,文帝乘勢廢除濟北國;文帝前元六年(公元前174年),淮南王劉長謀反,被廢徙蜀,死於道中。文帝死後,景帝繼位,終於爆發了「七國之亂」。

202122phn021_01
歷史故事壁畫──劉邦立漢,河南鄭州新密復建老縣衙。(圖片提供:聶鳴/FOTOE)
202122phn021_01

公元前154年,吳王劉濞聯合其他同姓王,發動了一次大叛亂,史稱七國之亂。吳王劉濞的太子劉賢,曾在長安參加朝會,與漢太子劉啟(後來的漢景帝)下棋時發生爭執。由於劉賢態度相當惡劣,而且無禮耍賴,被劉啟以棋盤擊殺,自此雙方結下血海深仇。景帝即位後,採納晁錯的建議,要削吳王的會稽和豫章兩郡。劉濞就乘機串通楚、趙、膠西、膠東、淄川、濟南六國的諸侯王,聯合發動這場叛亂。

 

劉濞發兵20萬,號稱50萬,又派人與匈奴、東越、閩越貴族聯絡,以「請誅晁錯,以清君側」為名,舉兵西向,進攻到河南東部。景帝惶恐,腰斬晁錯,希望息事寧人,令劉濞退兵。但劉濞不但不退兵,還聲言要奪取皇位,景帝才下定決心以武力平叛。他命太尉周亞夫與大將軍竇嬰率軍,以奇兵斷絕了叛軍的糧道,只用了3個月,就擊敗叛軍。劉濞逃到東越,為東越人所殺。其餘六王皆自殺,七國盡被廢除。

 

景帝死後,武帝繼位,要進一步削藩,主要有兩招:一是採納主父偃的建議,施行「推恩令」,以推恩之名,為稀釋政策披上仁孝的外衣,而行削藩之實。諸侯王嫡長子繼嗣王位之外,其他兄弟也要推恩,均沾先王之福蔭,即嗣王須讓出一半的疆土和人民,分給其餘兄弟。如此幾代之後,王國不斷變小,就會變成國將不國,消滅於無形;另一招是任用酷吏嚴懲違法的諸侯王,治其罪而廢其國。例如淮南王、齊王、燕王,皆因過失而被取消封國。到漢武帝時,通過頒布推恩令,進一步削弱諸侯王的權力。此後,漢朝才最終完全承襲秦朝的郡縣制。

202122phn022_01
漢武帝雕塑,茂陵博物館。(圖片提供:李軍朝/FOTOE)
202122phn022_01

西晉分封諸王變軍閥

西晉是個短命而分裂的王朝。當初曹丕鑑於東漢亡於外戚專權、州牧割據,故他篡漢稱帝後,嚴防太后臨朝,取締王子分封,不料這又使到曹魏皇室孤立無援,最終被司馬家族篡位。晉武帝篡魏為帝後,大封宗室27王國,大國2萬戶,擁兵5000人;次國1萬戶,兵3000;小國5000戶,兵1500百人。諸王要成為皇室的藩屏,因而可以在領地內維持強大的軍備,在軍事上獨斷專行。更有甚者,武帝為了提高諸王的權力,將州郡長官指揮下的軍隊都裁撤了。如此一來,州刺史、郡太守都只是純粹的文官而已,令諸王形同割據一方的軍閥,最終導致八王之亂。晉武帝短視自私,分封宗室,給國家和人民帶來嚴重的災難,可謂自取滅亡。實踐證明,分封制不但不能保衞皇室,反而導致同室操戈,骨肉相殘。這是人性的弱點造成的:在困難時能精誠團結,但到收穫成果時卻反目為仇。當持續了16年的「八王之亂」結束時,西晉已經瀕臨覆滅。

202122phn023_01
晉武帝司馬炎像,《歷代帝王圖》局部。(圖片提供:FOTOE)
202122phn023_01

明朝藩王叛亂屢見不鮮

朱元璋總共封了26個王,封王的數量確實可觀,只比晉武帝少封1個。藩王領有的城池相當多,也擁有不少軍隊,少則3000人,多則19000人。洪武九年(1376年),平遙縣訓導葉伯巨上疏朝廷,認為分封諸王土地太多,恐怕將來尾大不掉。葉氏此言,合情合理,完全是站在維護明朝長治久安的立場說話,可謂用心良苦。不料,朱元璋覽奏大怒,認為這是離間朱家骨肉之情,將他逮捕下獄,被活活餓死。朱元璋為了確保自己死後,子孫穩坐江山,於是有計劃地將功臣宿將,誅鋤殆盡。由於諸王手握重兵,一旦國家遭遇內憂外患,就沒有良將保衞社稷。朱元璋死後,朱棣便發動靖難之役,從侄子建文帝手上奪取天下。靖難之役打了4年,百萬軍人犧牲,明朝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後來,還陸續發生藩王叛亂之事,如朱高煦反叛明宣宗、朱宸濠反叛明武宗就是典型例子。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結論,中國數千年歷史反覆證明,分封制必然導致國家動亂,生靈塗炭。

202122phn024_01
明成祖朱棣雕塑,天津博物館展品。(圖片提供:聶鳴/FOTOE)
202122phn024_01
Author:
Last updated:
2022-04-14

Extend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