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

古人如何巧用諧音?

0608phn007_01
漢字的數量不少(圖片提供:視覺中國)
0608phn007_01

漢字數量很多,但音節有限,於是出現了許多同音字和近音字。古人利用漢字在語音上的這一特點,創造了諧音的修辭手法。這種手法,就是借助同音字或近音字的條件,使字詞或句子同時兼有字面和字外兩層意思,並以字外意思為重點。例如唐代詩人劉禹錫的《竹枝詞》就是一首巧用諧音的名詩:「楊柳青青江水準,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詩中晴雨的「晴」,與感情的「情」諧音,表面看似寫天氣之「晴」,實則是寫人之「情」。古往今來,人們不但利用諧音作詩、撰聯、為文,使詩詞、對聯、文章風趣生動,而且還編寫了許多語言的遊戲,從而豐富了娛樂生活。

bulb

同音字和近音字

同音字就是聲母、韻母和聲調完全相同的字。近音字就是聲母、韻母和聲調相近的字。如普通話的「八」(bā)與「巴」(bā)、粵語的「巴」(ba1)與「芭」(ba1)等就是同音關係;「把」、「爸」、「罷」等就是近音關係。

諧音文

諧音文是語言遊戲中的一種。文中的字或音同,或音近,但它不是同音字或近音字的拼湊,而是有一定的意思。著名語言學家趙元任的《施氏嗜獅史》,就是一篇有名的諧音文,篇中用了八十多個念(shi)的同音字。原文寫到:「『石室詩史』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適市;是時,適施氏適市。氏視是十獅,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氏拾是十獅,適氏石室。石室濕,氏拭室。氏始試食十獅,食時,始識是十獅,實十石獅。試釋是事。」有些方言區的人,如廣東人和福建人,由於受方言影響,常常把普通話中的舌尖後音(sh)讀為舌尖前音(s)。這篇諧音文對學好普通話(sh)聲母的發音很有幫助。

 

急口令

「急口令」也叫「繞口令」,也是一種語言遊戲。它用聲、韻、調極易混同的文字交叉重疊編成句子,要求一口氣急速念出,說快了很容易發生錯誤。試念下面的急口令,並注意它繞在何處:「山前有個嚴圓眼,山後有個楊眼圓,二人山前來比眼;不知是嚴圓眼比楊眼圓的眼圓,還是楊眼圓比嚴圓眼的眼圓。」「楊」(yáng)、「眼」(yǎn)、「圓」(yuán)、「嚴」(yán)這四個字的語音相近,韻母、聲調有一些區別,同時交叉重疊,讀起來非常繞嘴。如果用普通話快速念出來,其中的(i)和()、(n)和(ng)常常念錯,尤其是那些受方言影響,分不清(i)與(),(n)與(ng)的人,讀起來更為吃力。

Last updated:
2020-03-03

Extend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