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

1208ph001
湖光山色的頤和園
1208ph001

位於北京西北郊的頤和園,是中國現存最完整的大型皇家園林之一,原名「清漪園」。乾隆先以興修水利為名,疏浚了西湖,到乾隆十五年(1750年),又以為母親祝壽之名,開始建清漪園,在山上建大報恩延壽寺,並將甕山改名為萬壽山,西湖改名為昆明湖。乾隆親自審定建園工程的圖樣和模型,先後用了15年時間,耗資白銀440多萬兩,建成這座皇家名園。

1208ph009
《畿都水利圖》中的清漪園
1208ph009
1208ph002
清漪園後山湖復原圖
1208ph002

乾隆在《御制清漪園記》中說,建此園既治水利農業,又可建寺祝母壽,並供自己散志澄懷,一舉三得。他的題詩「山稱萬壽水清漪,便以名園頗覺宜」說明清漪園得名的原由。乾隆為清漪園詠詩1,500多首,遍及園內107個景點,可見他對這園的喜愛。但乾隆不願玩物喪志,規定自己:到清漪園遊玩,只是辰時來,午時走,從未在園中過夜。以後的嘉慶、道光、咸豐幾位皇帝也遵循了這個規定。

1208ph003
昆明湖、高水湖及養水湖(清漪園時期)
1208ph003

頤和園離市中心的天安門廣場約15公里,東邊不遠是有名的圓明園遺址,西面是玉泉山,再往西北是香山。香山、玉泉山和頤和園的萬壽山都是華北燕山山脈的西山餘脈。頤和園與圓明園、暢春園、靜宜園(香山)和靜明園(玉泉山)共譽為清朝著名的「三山五園」。所謂三山,是指香山、玉泉山及萬壽山。這三座山上分別建有靜宜園、靜明園、頤和園,再加上暢春園及圓明園,這就是五園。

 

萬壽山在遼金時期(公元916—1234年)名為金山,山前有條金河;到元明之間(1271—1644年)改名為甕山,金河已彙集成湖泊,名為西湖。由於這一帶山清水秀,遼、金、元、明幾朝的皇帝都在這附近建行宮或寺廟,常來遊玩。到清代,康熙皇帝先後建了香山行宮、玉泉山行宮(後改名「靜明園」)、暢春園和圓明園。到乾隆皇帝時,除擴建圓明園外,又利用甕山西湖的山水景觀,建了清漪園。清漪園便是頤和園的前身。

1208ph004
從高空拍攝的萬壽山
1208ph004
Author:
Last updated:
2020-04-06

Extend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