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港產漫畫王國的建立

20504ph036
黃玉郎漫畫封面書影
20504ph036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戰事逐漸漫延,上海的部分漫畫家南下香港,繼續從事漫畫創作。張光宇、張正宇、葉淺予、胡考、丁聰等人,在香港堅道十三號A租住下來,不但繼續創作漫畫,還時常交流文藝,全國漫畫作家協會的香港分會就這樣成立了。漫畫家經常在這小小的會所裏舉行座談會,籌備畫展,轟動一時的《現代中國漫畫展》就是在這裏組織和開展的,大部分作品也完成於此。

 

四十年代的內戰時期,上海等地的漫畫家再次轉移至香港,使香港成為另一個漫畫據點,張光宇、廖冰兄主編的《這是一個漫畫時代》得以出版。1956年,香港漫畫人李凡夫、李凌翰、陳子多、區晴、黃茅、鄭家鎮等人合資,出版了《漫畫世界》半月刊,由此掀起香港漫畫界的第二個高潮。

 

六十年代末期,日本漫畫和美式連環畫登陸香港,受這兩者影響,新連環漫畫(又稱公仔畫)逐漸取代多格漫畫成為漫畫的主流,在故事內容和表現形式上都顯示出美式漫畫和日本漫畫交雜混合體的特色。七十年代的香港經濟騰飛,社會面臨轉型,在新舊交替的局面下,煩躁不安的情緒逐漸滋長,尋求出口。此時正值李小龍掀起的功夫片熱潮,於是一時間宣揚訴諸暴力解決問題的功夫漫畫興起。以黃玉郎的《小流氓》和上官小寶的《李小龍》為代表,這些連環漫畫多涉及暴力和血腥,講求通俗,將急速發展中社會出現的現象和訊息,乃至現代人不滿現實的心態都融會於漫畫中,以此贏得觀眾的認同,消費的滿足感在這時期的漫畫創作中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地位。

20504ph037
六十年代廣受歡迎的香港本地連環漫畫:王司馬的《牛仔》封面書影及李惠珍的《13點》書影
20504ph037

八十年代初,馬榮成避免了前人不注重描畫的缺陷,又吸取日本著名漫畫家的優點,以寫實風格創作出《中華英雄》,將漫畫的藝術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其後,脫胎於功夫漫畫的江湖漫畫得到發展,由牛佬監製、浩一出版的「江湖連環圖」包括了《古惑仔》、《紅燈區》等作品,以香港的真實時空作為背景,為港產漫畫開闢了一條新的創作路線。

 

九十年代以來,香港漫畫逐步向多元化發展,不只局限於打鬥故事,還有賭博、鬼怪、愛情、政治時事以及兒童漫畫,漫畫新秀不斷湧現。1998年出版的漫畫雜誌《春卷》及《曱甴》,為漫畫新秀提供展示作品的機會,推動了香港漫畫的創作。與此同時,香港的網絡漫畫也漸趨普遍,出版商和網絡商紛紛在各自的網頁上開始連載漫畫,有些漫畫還加入了電腦和動態(Flash)效果。香港土產漫畫作者麥家碧和謝立文的《麥兜故事》亦於2000年成功改編為漫畫電影,為香港漫畫史及香港動畫開拓了新的篇章。

20504ph038
香港眾多漫畫刊物封面書影〈下〉及《漫畫報》書影〈上〉
20504ph038
作者:
上載日期:
2020年10月22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