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四裔是中国少数民族的始祖

1702phn001
中国少数民族
1702phn001

先秦时期,除了居于中原地区的华夏民族之外,其四周还广泛分布着一些别的民族,史书将之统称为“四裔”,也称“四夷”。居于东方者称“东夷”,居于南方者称“南蛮”,居于西方者称“西戎”,居于北方者称“北狄”。根据《礼记》记载:东夷与南蛮“被发文身”(长发纹身)、“不火食”(不知用火);西戎“被发衣皮”(长发而穿兽皮);北狄“衣羽毛穴居”(穿鸟羽,住地穴)、“不粒食”(不以五谷为食粮)。这四大民族集团后来分别演化成中国今天的各少数民族。

1702ph002
江苏连云港锦屏山东夷祭坛遗址
1702ph002

东夷

先秦时期居于中国东部的少数民族统称为东夷。夏朝时称堣夷、莱夷、淮夷、风夷、黄夷、于夷、白夷、赤夷、玄夷、阳夷、方夷,商朝时称蓝夷、尸方、儿方、人方、班方、林方、盂方,周朝时称淮夷、徐夷及郯、介、根牟、莱、莒、舒、庸、舒鸠、舒廖等,主要分布在今山东、江淮一带。春秋战国以后,东夷民族逐渐与中原居住的夏族融合,成为夏族的一部分。

1702ph001
山东曲阜少昊陵(传说中东夷族首领的陵墓)
1702ph001

岳石文化是东夷文化的典型代表,距今约为3900-3500年。其文化首次发现于山东平度县东岳石村,典型的文化特征为夹砂褐陶和泥质黑灰陶,半月形双孔石刀、带亚腰及竖向浅凹槽石斧。另外还发现青铜小刀、锥和镞等,是山东地区最早的青铜器。

西戎

先秦时期居于中国西部的少数民族统称为西戎。夏朝时称昆仑、析支、渠搜,商朝时称昆夷、氐羌,周朝时称众戎、氐羌,主要分布在现时甘肃、青海及附近西南面地区。春秋战国以后,西戎民族分别向西面和南面迁徙,进入现时新疆、西藏和西南一带,演变成为今日中国西北和西南部少数民族。

 

齐家文化是西戎文化的典型代表,距今大约4,000年左右。经发现的文化遗址分布在甘肃和青海东部和宁夏南部的广大地区。主要文化特征是陶器、石器、骨器和铜器并存,反映出西戎民族的社会发展并不一致。齐家文化是中国最早普遍使用铜器的一种文化,被视为中国青铜文化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源头。

 

1702ph004
齐家文化──青海乐都柳湾墓葬。
1702ph004

北狄

先秦时期居于中国北部的少数民族统称为北狄。夏朝时称皮服岛夷,商朝时称熏育、严允、鬼方、犬戎、土方、邛方、御方,周朝时称熏育、严允、犬戎、肃慎、北戎、山戎、赤狄、白狄、东胡、林胡、楼烦、匈奴,主要分布在现今内蒙古和东北地区。春秋战国以后,北狄逐渐演变为匈奴、丁零、敕勒、高车、柔然、东胡、乌桓、鲜卑、夫余、朝鲜、高丽、挹娄、勿吉等部族,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这些部族经过消长融合,继而演变为今日中国北方和东北部的少数民族。

 

夏家店文化是北狄文化的典型代表,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赤峰市的夏家店,分为下层与上层两类,时间自夏商至春秋时期。分布范围分别从北面跨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南越燕山而至冀中拒马河、永定河一带,东至辽河,西至河北蔚县地区。下层文化以大型农业石器为主,房屋多为圆形,用土壤和石块筑成,显示居民已经进入定居的农耕生活,兼营狩猎畜牧。上层文化则以夹砂粗红陶、穿孔石斧为代表性器物。夏家店文化的青铜器相当发达,种类繁多,铸造精良。铜制喇叭形耳环、曲刃短剑、犬纹銎式戈、銎筩钺、柱脊柳叶形镞、马具以及蹲踞虎形、蛙形饰牌是其代表性器物,具有浓厚的游牧民族特色。

1702ph003
新疆吐鲁番高昌古城遗址
1702ph003
1702ph007
彩绘“胡人”泥俑
1702ph007

南蛮

先秦时期居于中国南部的少数民族统称为南蛮。他们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称呼。夏朝时称卉服岛夷、有苗、三苗、和夷、裸国;商时有荆蛮、庸、濮、蜀、髳、微、越;周朝时称荆蛮、荆越、扬越、百越、闽、庸、百濮、巴、蜀、僬侥。南蛮的民族成分相当复杂,大体可分为百越、百濮与巴蜀三大族系。百越族系分布于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百濮族系分布于今湖南、贵州一带,巴蜀族系分布于今四川、重庆一带。现今南方的少数民族大多由南蛮民族演变而来。

1702ph005
越王勾践铜剑
1702ph005

三星堆文化是蜀族文化的典型代表,发现于四川广汉南兴镇的三星村,年代自新石器时代晚期而至西周早期。经过五次发掘,清理出房屋、陶窑、灰坑和一些墓葬遗址。尤以两座大型祭祀坑的发现最为精彩,出土遗物有金杖、金面罩、青铜人像、青铜容器、青铜兵器、青铜树鸟、玉石礼器以及象牙等。其青铜器物造型别致,工艺精美,表现了蜀族青铜文化的高度发展与辉煌灿烂。

1702ph006
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的商代青铜面具
1702ph006
作者:
上载日期:
2019年08月21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