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30006phn003_01
30006phn003_01

《格薩爾》是迄今為止人類所擁有的篇幅最長、內容浩瀚的活態史詩傳統,由中國藏族和蒙古族等民族共同創造,有一百二十多部,一百多萬詩行,二千多萬字,內容主要講述格薩爾王的一生傳奇,可分為三部分:格薩爾的氏族形成、英雄事跡、降魔神話。2009年,「《格薩爾》史詩傳統」獲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從《格薩爾》產生、流傳、演變和發展的過程來看,時間跨度非常之大,有一兩千年之久;從藏族的社會形態來看,自原始社會末期的部落社會,氏族社會,經歷奴隸主專政的奴隸制社會,到封建農奴制時代,直至進入現代社會,這部偉大的英雄史詩依然在遼闊的青藏高原廣泛傳唱。

 

《格薩爾》的主要形式是散韻結合,散文部分主要是介紹人和事,敍述故事情節,起承上啟下的作用;唱詞部分是史詩的主體部分,講述格薩爾和他率領的英雄們降妖伏魔的故事。

 

一般史詩的結構,大體有兩類:第一,以事件為中心;第二,以人物為中心。就總體結構來講,《格薩爾》屬於第二類;但具體分析各個部分,又以事件為中心。因此,這兩種方法在《格薩爾》裏兼而有之,形成了獨特的結構方式。

 

《格薩爾》的第一個特點是全面及系統地反映了古代藏族先民對宇宙的認識,反映了他們的靈魂外寄和靈魂轉世的觀念。第二個特點是她獨特的結構藝術。在長期的流傳過程中,《格薩爾》出現了「分章本」和「分部本」兩種形式。所謂「分章本」,就是在一個本子裏,包括上面說的三個部分,從頭講到底。後來經過民間藝人加工創造,情節不斷發展,內容、人物日益豐富,藝術上日趨成熟,其中某些部分就逐漸分離出去,獨立成篇,也就是「分部本」了。

 

《格薩爾》的流傳過程中,民間說唱藝人起着巨大的作用。據不完全統計,中國藏區至今有百多名《格薩爾》說唱藝人活躍在民間,大致可分為七類,分別為託夢藝人、頓悟藝人、聞知藝人、吟誦藝人、藏寶藝人、圓光藝人及掘藏藝人,當中以扎巴、桑珠、玉梅等最為著名。

 

為了加強說唱時的效果,加深對聽眾的藝術感染力,也為了招徠和吸引更多的聽眾,一些聰明的民間藝人就以《格薩爾》為題材,繪製人物畫和「格薩爾故事」,說唱時把它們懸掛起來,邊解釋,邊演唱,這就是有關《格薩爾》最早的「唐卡」畫。久而久之,成為一種專門的類型,稱作「仲唐」。

 

從上世紀五十年代以來,中國政府組織人力物力對《格薩爾》作了大規模的搶救、收集和整理工作。近二十多年來,中國《格薩爾》事業從資料的搶救整理、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到成果的出版以及對外學術交流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上載日期:
2020年11月24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