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拖拉時間線瀏覽更多
mainsite_psd_beifa01_10
mainsite_psd_beifa01_10

葡萄牙人在十六世紀時進入南中國海,尋求與明帝國貿易的機會,終於在1557年(嘉靖三十六年)起允許留居在澳門,而在數千年前,澳門及周邊地區已經存在人類活動的痕跡。

在二十世紀末,香港及澳門的考古人員在路環島曾作多次發掘。出土文物說明,距今6000至7000年前(新石器時代晚期),澳門黑沙一帶已有人類活動,並且與珠江三角洲地區的文化有密切聯繫。澳門地區的建置始於秦漢,在1152年(南宋紹興二十二年)起置於香山縣內。

在1513年(正德八年),葡萄牙人歐維士(Jorge Álvares)抵達珠江口的Tamão島,成為首位經海路抵達中國的歐洲人,但隨後葡萄牙使團出訪中國失敗,加上兩國關係交惡,葡萄牙人開始在中國沿海進行走私貿易。直到1553年(嘉靖三十二年),海道副使汪柏與葡萄牙船長索薩(Leonel de Sousa)商議後,允許葡萄牙人在中國貿易,而自1557年(嘉靖三十六年)起葡萄牙人入居澳門,標誌着澳門正式開埠。

「澳門」如何得名?澳門是如何開埠?

答案見下。

mainsite_psd_aomen01_1_v2
mainsite_psd_aomen01_1_v2

              澳門市政廳在1977年邀請香港考古學會在黑沙公園內作考古發掘,其中出土彩陶盤的碎片,並對其進行還原。(澳門藝術博物館藏品)

mainsite_psd_beifa01_2
mainsite_psd_beifa01_2

1995年,香港中文大學與澳門大學考古團隊在黑沙遺址出土的環砥石,相信為玉石加工時使用的轆轤承軸器,並採用圓盤旋轉機械加工。(澳門博物館藏品)

ebook

黑沙遺址是澳門最早開展考古發掘的地點。1972年,香港考古學會在路環的黑沙、竹灣、九澳、路環市區等地進行考古調查,其中在現今黑沙公園發現豐富的文物。其後,黑沙遺址在1973、1977、1985、1995及2006年進行多次考古發掘,其中出土多件新石器時代的石器及陶片。這些出土文物不但證明路環在距今6000至7000年前已有人類活動,也說明他們與珠江三角洲地區的文化有密切聯繫。

1995年,香港中文大學與澳門大學的考古人員在黑沙遺址發現一處玉石作坊遺跡,出土包括環玦飾物、石孔芯、石坯原料等,以及加工用的工具,如環砥石和石錘等,為研究華南地區史前玉器工藝技術提供寶貴資料。

mainsite_psd_beifa01_3
mainsite_psd_beifa01_3

              在黑沙遺址之外,澳門也曾經在大三巴牌坊及大炮台等地作考古發掘,並且出土有明清兩代的青花克拉克瓷片。(澳門博物館藏品)

mainsite_psd_beifa01_4
mainsite_psd_beifa01_4

             達加瑪(Vasco da Gama)的半身銅像。達加瑪在1498年率領葡萄牙船隊抵達印度卡利卡特(Calicut),開啟了歐亞之間的海上航線。

mainsite_psd_beifa01_5_v3
mainsite_psd_beifa01_5_v3

                                        葡萄牙人在1512年攻陷馬六甲,把勢力擴展至東南亞及遠東地區。

mainsite_psd_beifa01_6
mainsite_psd_beifa01_6

             南灣舊法院前豎立的歐維士像。1513年,歐維士在馬六甲乘坐華人的帆船抵達中國的Tamão島,成為首位「發現」中國的葡萄牙人。

ebook

歐維士在1513年(正德八年)抵達中國後,葡萄牙國王曼紐一世(Manuel I)計劃派遣使團與中國建立外交和貿易關係。在葡印總督阿爾伯加瑞亞(Lopo Soares de Albergaria)的安排下,道咩啤利士(Tomé Pires)以使節的身份前往中國,他原為葡萄牙王室的宮廷藥劑師,其後被派往亞洲擔任代理商(Feitor),而他也編寫描述亞洲的著作《東方志》(Suma Oriental)。

葡萄牙使團在1517(正德十二年)年抵達中國,尋求向明朝入貢但被拒絕。在翻譯火者亞三賄賂廣東的宦官之下,葡萄牙人以馬六甲使節的身份再次申請入京(葡萄牙人在1512年佔據馬六甲,而馬六甲是明朝的朝貢國),1520年(正德十五年)允許朝見。然而,當正德皇帝在1521年(正德十六年)病逝後,火者亞三因勾結江彬而被處決,加上假扮馬六甲使節被揭發,葡萄牙使團被繼任的嘉靖皇帝押回廣州囚禁,下落不明。

在道咩啤利士被囚禁的同時,廣東海道副使汪鋐也驅逐在Tamão島的葡萄牙船隊,葡萄牙船隻在多日的圍攻下最終逃回馬六甲。1522年(嘉靖元年),葡萄牙貴族別都盧(Martim Afonso de Melo Coutinho)的船隊試圖向明朝尋求議和,但汪鋐率領新會廣海衛水師在西子灣擊退之。在外交和軍事上挫敗後,葡萄牙人開始於中國沿海走私。

mainsite_psd_beifa01_7
mainsite_psd_beifa01_7

1515年葡萄牙的印度艦隊(Armadas da Índia),是年國王曼紐一世派出新任葡屬印度總督阿爾伯加瑞亞率領十五艘帆船到亞洲,而艦隊中還包括安德拉德(Fernão Pires de Andrade)的訪華艦隊。

mainsite_psd_beifa01_8
mainsite_psd_beifa01_8

                               明朝鄭若曾編纂的《籌海圖編》中的佛郎機銃,是由葡萄牙人傳入中國的一種後裝式滑膛炮,並應用在海防上。

ebook

儘管明朝嚴禁葡萄牙人入華貿易,但中國在朝廷的海禁之下,民間對舶來品的需求有增無減。另一方面,明朝與日本之間的貿易因1523年(嘉靖二年)的「寧波之亂」而中斷,導致閩浙沿海出現大批走私集團。這批走私商人成為葡萄牙人在中國的貿易對象,並且在寧波附近的雙嶼島(Liampó)上建立據點。

飛能便度(Fernão Mendes Pinto)在《遠遊記》(Pilgrimage)提及雙嶼港的盛境:「當時那裡(雙嶼港)還有3000多人,其中1200為葡萄牙人,餘為其他各國人……這裡有300人同葡萄牙婦女或混血女人結婚。有兩所醫院、一座仁慈堂,它們每年的費用高達30,000克魯扎多(Cruzeiro)。市議會的歲入為6,000克魯扎多。一般通行說法是,雙嶼比印度任何一個葡萄牙人的居留地都更為壯觀富裕。在整個亞洲,其規模也是最大的。」

雖然飛能便度的記錄過於誇大,但雙嶼港確實成為重要的走私據點,也由於這裡過於「繁華」,浙江巡撫朱紈在1548年(嘉靖二十七年)清剿且封鎖雙嶼港。葡萄牙人其後逃回廣東的上川島及浪白澳走私,直到澳門開埠為止。

mainsite_psd_beifa01_9
mainsite_psd_beifa01_9

                      位於江西景德鎮古窰民俗博覽區的汪柏故居。汪柏是首位允許葡萄牙人在中國貿易的明朝地方官員。(圖片來源:FOTOE)

mainsite_psd_beifa01_10
mainsite_psd_beifa01_10

明朝郭棐在《廣東通志》中提及在1553年(嘉靖三十二年)時,海道副使汪柏受葡萄牙人的賄賂,允許他們留居濠鏡澳;但據葡萄牙船長索薩在1556年的報告,他與汪柏進行談判且達成協議,允許葡萄牙人在中國貿易。1557年(嘉靖三十六年)起葡萄牙人入居澳門,澳門遂正式開埠。

「澳門」如何得名?澳門是如何開埠?

「澳門」的名字由來與地理環境有關。澳門又名「濠鏡」或「濠江」,「濠」與「蠔」通用,意指盛產蠔且水域如鏡的港灣,而「澳」帶有港口或港灣的意思。在明代,香山縣官員已稱澳門為「濠鏡澳」、「香山澳」。至於「門」字則有兩種說法,一說是指澳門半島西南的「十字門」水域,分別是氹仔島、路環島、大橫琴島和小橫琴島之間的「外十字門」,以及澳門半島、氹仔島、小橫琴島和灣仔之間的「內十字門」,這兩道「門」是航向澳門內港必經之路;另一說是澳門半島上的東望洋山和西望洋山,兩座山相對如門。

澳門開埠的過程及原因,時至今天仍是眾說紛紜。現時最廣為流傳的說法是郭棐在《廣東通志》(萬曆年刊)提及,在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夷商因船隻破損,於是請求借「濠鏡澳」曬貨,海道副使汪柏受賄而允許,自此夷商留居在澳門。然而,學者發現在1556年(嘉靖三十五年)由索薩向葡萄牙王室報告中,提及他與海道副使(相信是汪柏)交涉且達成協議,允許葡萄牙人向明朝進貢後可作貿易。自1554年(嘉靖三十三年)起,葡萄牙人開始在澳門貿易,而在1557年(嘉靖三十六年)正式入居,自此澳門開埠。

汪柏為何同意與索薩達成貿易協議,同樣存在多種說法。最廣為流傳是汪柏收受葡萄牙人的賄賂,而索薩也表示向中國官員多次送禮,這筆賄金其後成為澳門地租起源的其中一種說法。第二種是葡萄牙人能向皇帝提供龍涎香,而《明世宗實錄》中提及朝廷多次要求廣東官員進貢龍涎香,因而成為汪柏游說朝廷同意協議的「籌碼」。第三種說法是葡萄牙人協助驅逐海盜張西老而允許入居澳門,而其後他們也曾經多次協助明朝清剿海盜。

本專題主要圖片來源:除特別標示外,皆為澳門遺產學會副理事長勞加裕先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