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南詔文化

1705ph055
1705ph055

南詔是唐代以烏蠻為主體,包括白蠻等族建立的少數民族地方政權。南詔政權先後延續了二百餘年,歷傳十三王,其全盛時期轄有今雲南全部、四川南部、貴州西部、廣西西部等地,在社會、民俗、藝術及宗教各方面均有其自成一格的民族特色。

 

隋唐之際,洱海地區分佈着眾多少數民族部落,稱為「詔」。所謂「詔」,是當時的少數民族語言,既有部落的意思,又有首領的含義,其較大者有蒙巂詔、越析詔、浪穹詔、邆賧詔、施浪詔、蒙舍詔、石橋詔、石和詔、白崖詔、劍川詔等。唐初,居於洱海之南的蒙舍詔逐步發展起來。公元649年,其首領細奴邏以巍山為首府,建大蒙國。至皮邏閣,在唐王朝的支援下,統一洱海地區,並遷都於太和城,正式建立南詔。南詔政權先後延續了二百餘年,公元902年被其貴族鄭買嗣所滅。

 

南詔政體既有唐朝的影子,又有吐蕃的成分。此外,南詔政體還受東南亞、南亞的影響。南詔社會經濟具有濃厚的奴隸制特色,對外戰爭以搶掠為其目的。大批被擄南來的漢人,帶來先進的中原文化,促進了南詔社會經濟發展。至後期,社會生產的許多部門已經接近中原發達地區的水準。南詔軍隊能征慣戰,簽軍數目可以達到十萬之眾。南詔崇尚武功,有較嚴的軍法與賞罰制度。

 

南詔是少數民族建立起來的地方政權。除主體民族爨蠻之外,同時還有別的一些少數民族,分佈於境內的各個地區。受此影響,南詔民俗具有濃郁的少數民族特色,並且呈現出異彩紛陳的景象。其姓氏、服飾、飲食、婚姻、喪葬、節祭等,無不具有突出的民族和地方特點,同時又不同程度地受到內地漢人和周邊其他少數民族的影響。

 

南詔藝術是南詔文化的主要體現,豐富燦爛。南詔文學受到漢文化的影響頗重,但也呈現出自身的特色(如引白語入詩),散文、詩賦成就顯著。南詔樂舞則受雲南少數民族與東南亞影響較多,《南詔奉聖樂舞》與《驃國樂舞》是其代表。以《南詔圖傳》作為代表的繪畫藝術,以劍川石窟作為代表的雕塑藝術,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受到人們的普遍讚譽。各式佛教造像與日用工藝,亦有較高的藝術水準。南詔時期興建的寺塔,許多已經成為中國寺塔藝術不可或缺的部分。

 

南詔建國以前,普遍信仰原始宗教,尤以鬼教較為盛行。建國以後,歷代詔王多推崇佛教,晚期特別興盛,興建了不少佛寺與佛塔,家家戶戶都以敬佛為其首務。南詔佛教以阿吒力教為主,後期每以阿吒力僧為國師,反映出阿吒力教的影響很大。除阿吒力教外,南詔也有禪宗等派流傳,但多限於王室貴族之中。南詔兼奉道教,勸豐佑時曾一度加以禁廢。此外,南詔還信奉一些別的宗教,如巫教、景教等。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08月21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