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拖拉時間線瀏覽更多

中法戰爭概覽

zhongfa_header_1200x400_v2
zhongfa_header_1200x400_v2

中法戰爭是繼英法聯軍之役後清朝與法國的另一場大戰。戰事由法國侵略中國藩屬越南並進而入侵中國所引起,包含陸、海兩方面戰場。1870年代起,歐美列強加緊對外資本輸出,時時覬覦中國的陸、海藩屬。其間法國加強掠奪越南等中南半島國家,禍延中越邊境,曾遇劉永福所率黑旗軍屢加阻擊,並終於在1883年12月導致中法之戰。

中法戰爭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前期為陸戰(1883年12月至1884年5月),包括山西戰役;中期陸海交戰、海戰為主(1884年6月至1885年3月):初有北黎戰役、馬尾海戰,清軍慘敗,繼而法軍轉戰台灣,攻擊基隆、淡水並佔領澎湖,但在鎮海之戰被清軍擊退;後期為陸戰(1885年3月至1885年6月):馮子材、劉永福在鎮南關諸役一度獲勝。

儘管在戰爭中清軍並未全敗,海戰雖失利而陸戰卻曾獲勝,但清廷卻不願堅持對外作戰,鼓吹「乘勝即收」,於1885年6月在天津同法國簽訂了屈辱的《中法會訂越南條約》,承認法國為越南之保護國,由中法兩國會勘中越邊界,還同意在邊界開二地為商埠。自此,清廷之弱暴露無遺,令列強更加肆無忌憚。中國傳統的藩屬體制逐漸瓦解,不僅中南半島諸國淪為法國、英國殖民地,東北藩屬朝鮮更被新興的日本虎視耽耽而岌岌可危。

zhongfa_timeline_750x715_v2-01
zhongfa_timeline_750x715_v2-01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