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何謂中國繪畫四大理論?

0511ph034
《林和靖詩意圖》,明董其昌。
0511ph034

理論一

謝赫是南齊畫家,生卒年不詳,著有《古畫品錄》,是中國最早的畫品專著。他在此書中提出著名的「六法」,以六法為品評準則,將三國東吳的曹不興及其後的28位畫家,分作六品,以示優劣。六法論繼承了此前畫論之精粹並加以發展,形成系統性的評畫綱領,體現了中國畫的審美理想。「六法者何?一、氣韻生動是也,二、骨法用筆是也,三、應物象形是也,四、隨類賦彩是也,五、經營位置是也,六、傳移模寫是也。」謝赫對六法的含義沒有作解釋,但在他的具體畫評中卻隨處可領略六法的精神。例如氣韻生動,是從「神似」發展而來的,「氣韻」也就是「神韻」。所謂「氣韻生動」,是要求藝術家要表達出形象內部的生命。

0511ph036
《搜盡奇峰打草稿》,清石濤。
0511ph036

理論二

郭熙在其畫論《林泉高致》中說:「山有三遠。自山下而仰山顛,謂之高遠;自山前而窺山石後,謂之深遠。自近山而望遠山,謂之平遠。高遠之色清明,深遠之色重晦,平遠之色,有明有晦。高遠之勢突兀,深遠之意重疊,平遠之意沖融而縹縹緲緲。其人物之在三遠也,高遠者明瞭,深遠者細碎,平遠者沖淡。」文中提出的三遠是「高遠」、「深遠」及「平遠」,並分析各自不同的繪畫效果及境界,可見郭熙是在不斷實踐中而作結論。郭熙將精神上對於「遠」的要求,明顯而具體地表現於自然景物之中,使形與神得到完美的統一。當個體怡情山水時,可遠離俗情,在山水之中得到暫時的精神解脫。

0511ph035
《夏山高隱圖》,元王蒙。
0511ph035

理論三

宋代蘇東坡說:「味王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王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王摩詰即指唐代的王維,他詩畫兼工,且兩者對後來都發生了重大影響。他的詩句「夙世謬詞客,前身應畫師」,是說畫與詩已經融合於他一身了。他又題詩在自己的畫作上。但這時只是出現了題畫詩。到了宋代的郭熙則在詩中發現畫的題材。此後至蘇東坡,畫與詩在精神上更為融合,畫家不僅在詩裡找題材,更以詩人寫詩的手法來繪畫,以提高畫的意境。所以北宋畫院在考試時常以詩為題,重視畫家對詩的體認及對意境的表達。

 

理論四

「書畫同源」一方面是指中國文字與繪畫在起源之初有相通之處;另一方面是指書法與繪畫相輔相成的關係,尤其書畫在筆墨的運用上具有共同的規律。「書畫同源」更是文人畫的重要理論根據。最早由唐代的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提出「書畫同源」的理論,他認為文字的作用在於表意,而繪畫的作用在於見形。後世繪畫與文字分離,繪畫的形象表達作用才得以充分發揮。「書畫同源」強調書畫用筆的相通之處,也要求書畫家要具備廣博的修養及豐富的藝術想像。

作者:
上載日期:
2018年09月03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