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士人對中國傳統書畫有何影響?

20310phn003_01
中國書法的發展極受士人影響(圖片提供:視覺中國)
20310phn003_01

漢字產生後,最初的主要功能是實用。春秋末期,人們開始有意識地將文字藝術化或裝飾化,文字開始向書法發展,並最終成為具有典型東方氣質的書法藝術。然而,書法藝術的發展和士人的生命歷程是相呼應、相融合的。士人用他們的生命意識和文化情感創造了書法的千姿百態,他們的生命意識和文化情感,也在書法中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在士人心目中,書法藝術得天地萬物之靈秀,書法更重要的意義是書寫心聲。對於士人來說,書法同樣有雅俗之分。黃庭堅說:「學書需要胸中有道義,又廣之以聖哲之學,書法才可貴。如果胸中無物,即使筆墨堪與鍾繇、王羲之媲美,也只是一個俗人。」在這裏,思想、胸懷、學問是根本,技巧並非最為緊要。所以,士人認為:書法,雅道也,若非通人志士,學無及之也。

20310ph011
文房四寶──硯台
20310ph011

「逸」即逃逸、逸出,其意為規範之外的自由狀態或者脫離規範的自由行為。在中國古代文人書法史上,「逸」是一個極具文化意蘊的中心概念。唐代李嗣真在《後書品》中,將書法分為十等,「逸品」被置於最高等次。這一品評最能表現士人的情趣和追求。蘇軾是中國文化史上書畫「逸格」的大力推動者。他評唐人書法家,最為推崇顏真卿、柳公權、楊凝,原因在於他們不為唐法所困而自出新意。「逸有清逸,有雅逸,有俊逸,有隱逸,有沉逸。逸縱不同,從未有逸而濁,逸而俗,逸而模稜卑鄙者。」中國古代士人之所以以「逸格」為上,實際上包含着對「逸」的精神的仰慕。因此,士人書法的「逸格」、「不守常法」只是形式而已,最重要的還是通過技法上的「逸」來傳達精神上的「逸」,由此安頓自己的文化生命。

 

「中和」是中國古代文化中的重要思想觀念。「中」,即適中,中正,不偏不倚。「和」即和諧、協和。中國傳統社會的儒釋道三家都主張「中和」。這一思想傳統體現在古典藝術中,便是「中和之美」。中國古代士人書法追求「逸」,也講求「中和」。書聖王羲之創造了中國書法「中和之美」的高峰。王羲之的書法,不激不厲,平淡沖和,負陰抱陽,含文包質,溫潤秀雅,神韻悠然,爐火純青,既超越北朝的粗俗,又超越南朝的柔媚,體現出情感性的優美和諧。王羲之的《蘭亭序》與顏真卿的《祭侄季明文稿》,分別位居天下行書第一和第二的位置,成為中國書法「中和之美」的典範。

 

中國古代有「書如其人」之說,這是因為在通常情況下,書法是人的心靈和情感的外化。清人劉熙載說:「書,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書如其人,首先書法和人格是聯繫在一起的。委瑣之人,筆下難成磅礡氣勢;曠達之士,運筆自然豪放縱逸;清高之人,字必拙樸瀟灑;屈節之人,字必媚俗流滑;胸無點墨者,則必然用墨無法。當然,書如其人只能是約略大概言之,絕不能絕對化。蔡京、秦檜、嚴嵩都是歷史上的著名奸臣,但卻又是書法大家。

20310phn002_01
中國畫(圖片提供:視覺中國)
20310phn002_01

文人繪畫,始於魏晉,這是一個文人開始自覺的時代。魏晉以前,中國繪畫是寫實及功利性的。魏晉以後,隨着文人繪畫興起,中國繪畫分為兩大支流,一支是功利、寫實的宮廷繪畫與民間繪畫,另一支則是自娛、寫意的文人畫。在後來發展中,文人畫日益壯大,最後竟佔據中國傳統繪畫的主導地位。文人之繪畫,一是以畫養心,二是以畫遣興,三是以畫寫情,因此,他們不求形似,不求工致,不求實用,繪畫對他們來說,只是「墨戲」而已。所以王維畫到興處不問四時,以致桃、杏、芙蓉、蓮花同作一景。他畫的《袁安臥雪圖》,竟然有雪裏芭蕉。明人曹昭言:「此乃得心應手,意到便成,難與世俗論也。」正如文人書法、文人彈琴一樣,文人繪畫也首先講究人格和氣韻。唐人張彥遠說:「自古善於繪畫者,莫非衣冠貴胄、逸士高人,非閭閻鄙賤之所能為也。」如果缺乏氣韻,就是竭盡巧思,也只是如同畫工作畫,「雖曰畫而非畫」。他們的話語,雖然包含士人的高傲和偏見,但卻也真實的道出了中國古代文人繪畫的精神趣味。

20310ph010
中國古版畫──李孝美墨譜
20310ph010

然而,文人之繪畫,不是光有澹雅氣質和深厚學問就夠了,還講究眼光和惠識。湯貽汾說:「騷人高士雖然是適合繪畫的人,但是,只有具備慧眼,而後才可以言畫。」善於領悟的人,看到庭院中的一顆樹,就可以想像千林;面對盆中的一座小山峰,就彷彿見到五嶽。鈍根者雖然閱歷萬里,筆下卻無一筆生機,即使辛苦百年,也畫不出甚麼好作品。所以,並不是博覽山川,涉獵書史就可以知畫。惟有文化素養、藝術素養交相混融,才有文人畫的誕生。中國古代文人畫因此達到較高水準,當然是不足為奇了。

 

蘇軾是中國文化史上文人氣質最為濃厚的橫絕百代的大文豪之一。關於士人畫,蘇軾有全面論述,蘇軾認為,「古來畫師非俗士」,而所謂「士人畫」則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寫意而不是追求細節。第二,詩書畫結合。第三,繪畫中要有理想品格,要有理想美。第四,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蘇軾自己繪畫也是「筆酣墨飽,飛舞跌宕」。他自述道:「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其意趣、其追求,均由此可見。文人士大夫的書畫天地,既包括「胸次灑落、寓物發興」的「墨戲」,又包含情趣獨到的書畫雅賞。雅賞書畫,從心者為上,從眼者為下,也就是北宋沈括所說:「書畫之妙,當以神會」。雅賞書畫,還追求一種閒雅的氛圍,如宋人袁文「平生無所嗜好,獨於書畫頗亦拳拳焉」。書畫雅賞,還講究所用器具的雅致,無論是掛畫於壁上的畫叉,還是平鋪以觀書畫的畫案,都力求優雅脫俗。

作者:
上載日期:
2020年05月06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