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大足石刻有何“贴地”佛教作品?

30074ph059
《父母恩重经变相》
30074ph059

通俗化的教义

大足石刻形象地表现了佛教发展呈现本土化、世俗化的进程。宝顶山石刻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大张其鼓地宣扬“孝道”的观念,既是佛教的道场,也是儒教伦理的教化地。《大方便佛报恩经变相》生动地描绘六师外道讥讽佛教不讲孝道,并以十二组造像表现释迦佛行孝报恩的故事。《父母恩重经变相》采用浮雕长卷的形式,真实地再现了人世间父母抚育子女成长的生动过程,造像逼真,情景感人,是宋代世俗家庭生活的真实写照。这两幅组雕以通俗易懂的生动形象,演绎了“孝为成佛本”的佛经教义,显示了佛教的果报与儒家的“教养”思想的融合。

30074ph060
《生子忘忧恩》
30074ph060

《地狱变相》的“截膝地狱”中情态各异的醉人造像,以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表达了世俗信仰“惩恶扬善”的深刻内容。大足石刻以世俗化、生活化的造像,宣扬佛经教义和生活哲理,对世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诱之以福乐,威之以祸苦,令人省度人生,百看不厌。

30074ph061
《孝子图》
30074ph061

生活化的形象

大足石刻是石窟艺术生活化的典范。在内容选择和表现手法方面,都力求与世俗生活及审美情趣紧密结合。

 

大足石刻的人物造像,从衣冠服饰到性格特征,务求写实传神,都颇似现实生活各类人物的真实写照,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善良淳朴的“养鸡女”,就如农家乡里;自得其乐的“吹笛女”,更是美妙动人;佛祖报恩故事中那一个个孝子,简直就是身边许许多多的平凡善良之辈。

 

石刻造像内容表现了宋代社会风俗,世俗民众的丰富生活真实地出现在石刻画面之中。截膝地狱图中那些丑态百出的“醉人”,传神入微,活生生就像街头见到的“酒鬼”,可谓是一幅生动而又形象的人间“醉酒图”。《牧牛图》中的牧人与牛,神态生动,情景交融,风趣盎然,呈现出一派巴蜀风情,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30074ph062
《劝戒酒图》
30074ph062

《父母恩重经变相》再现了古代家庭生活的情景,那些含辛茹苦抚养孩子的母亲,得子欢乐的年轻父母,送儿出行的忧伤老人,真实感人,其表现的艺术形象是完全中国化的了。

30074ph063
《父母恩重经变相》的碑文
30074ph063
作者:
上载日期:
2018年10月18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