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大足石刻有何「貼地」佛教作品?

30074ph059
《父母恩重經變相》
30074ph059

通俗化的教義

大足石刻形象地表現了佛教發展呈現本土化、世俗化的進程。寶頂山石刻以圖文並茂的方式,大張其鼓地宣揚「孝道」的觀念,既是佛教的道場,也是儒教倫理的教化地。《大方便佛報恩經變相》生動地描繪六師外道譏諷佛教不講孝道,並以十二組造像表現釋迦佛行孝報恩的故事。《父母恩重經變相》採用浮雕長卷的形式,真實地再現了人世間父母撫育子女成長的生動過程,造像逼真,情景感人,是宋代世俗家庭生活的真實寫照。這兩幅組雕以通俗易懂的生動形象,演繹了「孝為成佛本」的佛經教義,顯示了佛教的果報與儒家的「教養」思想的融合。

30074ph060
《生子忘憂恩》
30074ph060

《地獄變相》的「截膝地獄」中情態各異的醉人造像,以社會生活的真實寫照,表達了世俗信仰「懲惡揚善」的深刻內容。大足石刻以世俗化、生活化的造像,宣揚佛經教義和生活哲理,對世人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誘之以福樂,威之以禍苦,令人省度人生,百看不厭。

30074ph061
《孝子圖》
30074ph061

生活化的形象

大足石刻是石窟藝術生活化的典範。在內容選擇和表現手法方面,都力求與世俗生活及審美情趣緊密結合。

 

大足石刻的人物造像,從衣冠服飾到性格特徵,務求寫實傳神,都頗似現實生活各類人物的真實寫照,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善良淳樸的「養雞女」,就如農家鄉里;自得其樂的「吹笛女」,更是美妙動人;佛祖報恩故事中那一個個孝子,簡直就是身邊許許多多的平凡善良之輩。

 

石刻造像內容表現了宋代社會風俗,世俗民眾的豐富生活真實地出現在石刻畫面之中。截膝地獄圖中那些醜態百出的「醉人」,傳神入微,活生生就像街頭見到的「酒鬼」,可謂是一幅生動而又形象的人間「醉酒圖」。《牧牛圖》中的牧人與牛,神態生動,情景交融,風趣盎然,呈現出一派巴蜀風情,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

30074ph062
《勸戒酒圖》
30074ph062

《父母恩重經變相》再現了古代家庭生活的情景,那些含辛茹苦撫養孩子的母親,得子歡樂的年輕父母,送兒出行的憂傷老人,真實感人,其表現的藝術形象是完全中國化的了。

30074ph063
《父母恩重經變相》的碑文
30074ph063
作者:
上載日期:
2018年08月31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