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开到荼靡的元明清雕塑

0512ph032
明白石武将,高320厘米,位于昌平县十三陵神道。
0512ph032

元代保持蒙古风习,帝后死后灵柩均运往漠北安葬,不起山陵,也未遗留陵墓石雕。明清帝王陵寝,以明孝陵、十三陵和清东陵、清西陵为主,其建筑分地上与地下两部分。地上建筑主要包括牌坊、大门、碑亭、华表、龙凤门、神道、棱恩门、棱恩殿、方城、明楼、宝顶等,这些建筑奠基于明孝陵,十三陵时已完备,清沿袭不变。

0512ph033
明白石文官,高203厘米,位于昌平县十三陵神道。
0512ph033

明陵之神道石雕新增加了大型神兽,不用石羊、石虎,仪卫加强。石雕题材广泛,数量规模均超过历代水平。明十三陵位于北京昌平天寿山,是方圆40平方公里的陵区。其中以朱棣的长陵规模最为宏大,长陵神道石雕事实上已成为十三陵的共享神道石雕。明宣德十年(1435年)“始置石人、石马于御道东西”,计有勋臣、文官、武将、马、麒麟、象、骆驼、獬豸、狮子各两对,石雕群长达九百多米。文官持重含蓄,武官威武庄严,写实而又富于想象;骆驼、大象造型生动雄壮,均表现了匠师的较高技艺。但总体水平已无法与汉唐陵墓雕刻相比了。清东陵的孝陵神道石雕共有十八对,是清陵中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其题材、数目、布置方式和明长陵相同,唯文臣、武官各为六躯,文臣着满式官服,面露笑容;武将亦着满式盔甲,左手按剑,右手下垂,与历来双手按剑于体前不同;石兽也有不同特点,雕刻精细,但整体仍有疏忽之处。

0512ph034
清东坡观砚黄杨木像,像高17.5厘米,架高8厘米,温州博物馆藏。
0512ph034

宋、元以后,佛教造像在题材样式上不断有所变化。山西、四川等地保存了大量寺院和石窟造像的精美实例。国内古寺大多残毁,唯独山西历年屡避战火,加上干燥少雨,遗存古代寺院最多,保存佛教造像最为完好。遗存下来的元、明、清时期佛教造像为全国之冠。元代的有267尊,明清时期的多达8,300余尊。各类彩塑形成系列,与前代彩塑前后相连接,呈现了中国彩塑艺术的完整体系。

 

明清雕塑多倾向玩具化,多数民间艺人均从事玩具制作,有木雕、泥塑、面塑等。著名的泥人张、面人汤都世代相传,作品在民间颇为流行。天津泥塑在清代晚期以张长林最为著名。张长林(1826-1906年),字明山,其父为了谋生,善以黏土塑制玩赏动物出售。张长林自幼受其父影响,加以聪明好学,富有创新精神,终于成为泥塑名师,被群众誉为“泥人张”。张长林的泥塑以其表现出的敏锐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高度的艺术表现力,而广受行家和群众的赞赏。已故著名画家徐悲鸿见到他创作的泥塑肖像、故事人物后,更为文评赞。张长林虽然出身贫寒,但与文人、画家、学者交往颇多。他也能画,且有一定的文学修养,因而他的作品具有一定的书卷气息,故深受各种文化层次的人所喜爱。

0512ph035
清惜春作画泥塑,高31厘米,张长林(泥人张)作品。
0512ph035
作者:
上载日期:
2018年10月30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