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南山,一個談及中國抗疫必會提起的名字。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人們聽從他的建議戴口罩、少出門,因他的疲累而淚目。他是誰?為何人們對他的信任和情感如此深厚?他的名字又從從何時起與「抗疫英雄」聯繫在一起?

2020年新春將至,忙碌了一整年的中國人陸續踏上回鄉的旅程。

廣州南站,人流湧動,一位84歲的老人也匆匆擠上開往武漢的高鐵列車。車廂內洋溢着輕鬆和喜悅,老人卻眉頭緊鎖,一落座,他顧不上顛簸和疲累,趕忙取出電腦研讀資料。其實,他的家就在廣州,此行他是臨危受命,趕赴離家千里之外的武漢,只為查明當地出現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

12
正值春運,鍾南山沒買到固定座票,只能在餐車車廂閱讀資料,疲憊時只能靠在椅背上休息。(來源:廣東衛視紀錄片《鍾南山傳》截圖)
12

 

這位老人便是鍾南山,中國工程院院士、呼吸疾病及傳染病防治專家。自疫情爆發以來,他的露面如同定海神針,總能給慌亂中的人們以鎮定和希望。人們聽從鍾南山的呼籲戴口罩、少出門,因看見他疲累的畫面而淚目,一句網絡流行語「鍾南山說動才能動」足見他在國人心目中的份量。

人們對老人的信任和情感源自何處?「鍾南山」這個名字又從何時起與「抗疫英雄」聯繫在一起?這一切,或許可以從他過往的經歷中找到答案。

 

立志從醫  

1936年,鍾南山生於南京。出生的醫院位於鍾山之南,父親鍾世藩便為他取名「鍾南山」,希望他像大山一樣歷經風雨依然屹立。「仁者樂山」, 山的沉穩剛毅,似乎註定了鍾南山這一生的醫者仁心。

鍾世藩是著名的兒科醫學和病毒學專家,在家中三樓養了實驗用的小白鼠。小南山每日負責餵養它們,他喜歡觀察它們的變化,漸漸對科學研究產生興趣。每當鍾世藩治愈了登門求診的病人,他與病人一家都感到快樂非常。這種快樂也觸動了鍾南山,成為一名醫生的願望從此在他的心裡生根發芽。

1955年,鍾南山如願考入北京醫學院。在校期間,他在首屆全運會中打破了當時男子400米欄全國紀錄,因而被北京市體委看中,獲邀留在體隊。但他認為自己的體格達不到世界頂尖運動員水平,最終回到醫學院專心攻讀,而把體育運動當成了自己一生的愛好。

3
參加田徑比賽的鍾南山(來源:廣東衛視紀錄片《鍾南山傳》截圖)
3

 

畢業後,鍾南山被分配留校教授放射醫學。直到1971年,他回到家鄉廣州,作為醫生的事業才從此起步。此時的鍾南山已經35歲了,他仍想從最基礎的事學起,做出一番事業。

行醫之初,由於缺乏臨床經驗,鍾南山在一次急診中不慎誤診,險些釀出人命。這使他痛下決心,拼命鑽研技術,每日都要學習到深夜。幾個月後,同事明顯發現鍾南山瘦削了許多,醫術卻突飛猛進,已稱得上是一名熟練的臨床醫生。就在此時,鍾南山接到通知,醫院調派他去一個新成立的研究小組,專門研究慢性支氣管炎防治。

這個新成立的小組,就是日後非典攻堅陣地——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的前身,而「鍾南山」這個名字也由此與中國呼吸疾病健康事業緊緊聯繫在一起。

 

開拓先河   

七十年代初的中國,呼吸疾病研究水平十分落後,慢性支氣管炎在當時被認為是一種治不好的痼疾,研究前景也不被看好。這份「吃力不討好」的工作,鍾南山卻幹得極其投入,不僅事事親為,還提出將研究小組打造成實驗室、病房、門診和醫療基地的構想。儘管當時的科研環境簡陋,但慢支炎防治小組實際上已漸漸具備了現代基礎醫學研究的雛形,為日後的臨床研究打下堅實基礎。

在鍾南山的記憶裡,那段創業時光雖艱苦卻擁有純粹的快樂:白天看門診,晚上要值班,只有下午是休息時間,他和同事就把辦公桌拼起來做實驗。實驗用的豬由幾個人湊錢去菜場買來,用來模擬人體的呼吸系統特徵;沒有手術台,就用辦公桌拼搭;幾台設備都是「翻新機」——從倉庫裡翻出的舊機,經過他們的設計和改裝能夠測出血氧飽和度、二氧化碳分壓等基本指標,加上他們改良過的計算方法,便可以替代昂貴的進口設備。

很快,鍾南山與同事的努力獲得了回報。小組採用中西醫結合的療法,開創性地使用「紫杜鵑花」入藥,令慢支炎的臨床治療取得顯著成效。小組的兩篇論文分別於1974年和1975年發表在國家一級醫學刊物上,鍾南山與侯恕合寫的論文更於1978年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他本人也因此獲得赴英國留學進修的機會。

1981年,鍾南山婉拒了愛丁堡皇家醫院的邀約回到廣州,擔任首任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繼續呼吸疾病的研究和臨床工作。特別是在九十年代初,他通過創製的氣道反應測定法和流行病學調查,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了「隱匿性哮喘」的概念,證實了哮喘的可預防性。基於這些成果,他被聘為世衛醫學顧問,並高票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book

隱匿性哮喘:指無反覆發作喘息氣急、胸悶或咳嗽的表現,但長期存在氣道反應性增高者。有14%~58%的隱匿性哮喘患者可發展為有症狀的哮喘。鍾南山的這一發現刷新了醫學界對於哮喘診斷的認知,有助早期發現患者並採取及時的防治措施。

 

力挽狂瀾  

2003年初,被稱為「非典」(SARS,或譯為沙士)的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在廣東爆發。確診人數激增,各大醫院告急,一時間傳言四起,人心惶惶。危急時刻, 67歲的鍾南山被任命為廣東省非典醫療救護專家組組長,全力攻關非典的防治辦法。

3月是廣東疫情最嚴酷的時段,為紓緩醫院壓力、救回更多生命,鍾南山說出了那句至今被人們記住的話:「把最危重的病人送到我這裏來!」這句話讓無數近乎絕望的患者看到了希望,也讓「鍾南山」這個名字第一次走進公眾的視野。

令他感到驕傲的是,面對如此可怕的傳染病,呼研所的醫護人員始終奮戰在救治前線,沒有一位申請離崗。他本人更是身先士卒,曾為獲得第一手研究資料,近距離檢查每位患者的咽喉。有次因奔波勞累,連續38個小時未合眼的鍾南山累倒被送回了家,除了為他打針的護士和家人,沒人知道所長病了;幾日後在呼研所,同事們又見到鍾南山指揮若定的身影。

4
鍾南山近距離檢查患者的咽喉(來源:廣東衛視紀錄片《鍾南山》截圖)
4

 

事實上,在堅毅如山的外表下,鍾南山承受着巨大壓力:這種新型病毒已經展現出很高的傳播性和死亡率,他必須兼顧病人和前線醫護的安危。而更棘手的是病原仍未找出,此時醫療界對於非典的治療方案出現了激烈爭執,作為專家組組長,他的一個決定直接關乎上千名患者的生死。

當時,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專家已給出「非典由衣原體細菌引起」的權威結論。但醫生們很快發現,依照這個結論使用大劑量抗生素進行急救,居然絲毫不見起色。而另一種治療方案則要使用皮質激素,這種激素不僅會破壞人體自身免疫力,而且過量使用會帶來嚴重副作用,因此遭到很多人的反對。

憑着豐富的臨床經驗,鍾南山首先判斷非典不是普通的細菌感染。他力排眾議,主張酌情使用皮質激素以延緩病情的發展,並配合使用無創通氣法來維持病人的呼吸。鍾南山將這套方案寫入《廣東省醫院救治非典型肺炎病人工作指引》,下發廣東各級醫療單位使用。後來的臨床效果證明他的判斷是正確的,該療法大大降低了危重病人的死亡率, 成為廣東抗擊非典疫情的分水嶺。

book

無創通氣:鍾南山與幾位專家研發的治療方法。當病人需要增加氧氣吸入量時,使用鼻部面罩為其通氣。這種通氣方法無需醫生切開病人的氣管,很大幾率避免了病人血液及分泌物濺射而出給醫務人員帶來的感染風險。

5
鍾南山和同事分析病人的情況(來源:CCTV《面對面》專訪鍾南山片段截圖)
5

 

4月,疫情悄然蔓延至全國,鍾南山當着中外媒體的面道出真相,讚譽和非議將他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但鍾南山說,他沒有考慮太多,生命至上,他始終記得父親一直以來對他的教導:實事求是,做老實人,說老實話。

5
記者會後,鍾南山被中外記者包圍採訪(圖片來源:中新社)
5

 

4月12日,呼研所向媒體公佈非典病原是一種新型的冠狀病毒。四日後,這一結論得到世界衞生組織的確認,而鍾南山率領的廣東抗疫工作也得到世衞專家的肯定。鍾南山應邀帶着廣東的抗疫經驗奔波於各國,為其他國家和地區的非典防治提供參考。「這是人類的疾病,不是一個國家的疾病。」他後來這樣說。

 

再度出山

非典過後,鍾南山本可以享受舒適的退休生活,卻選擇堅守在臨床醫學第一線,數年來率領團隊成功阻擊了H1N1、H5N6、H7N9、MERS等重大傳染病疫情。他還親自選拔人才成立「南山班」,為醫學界培養了一批創新型實用人才。作為兩屆全國人大代表,鍾南山面對民生關切的問題,如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新藥研究、空氣質量等,也堅持為民發聲。

5
鍾南山在給學生上課(來源:CCTV節目《大家——呼吸病學專家鍾南山》截圖)
5
7
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廣東代表團舉行分組會議,鍾南山提出用法律途徑解決醫患關係緊張,並「炮轟」空氣質量,呼籲廣東立即全面檢測PM2.5。(來源:中新社)
7

 

身為全年無休的「鐵人」,鍾南山的日程表安排得很滿:門診看病,住院部查房,科研,給學生上課,專家會診會晤,準備公共衛生提案……有次電視訪談拍到鍾南山健身的畫面,八十歲的老人面不紅氣不喘,一身厚實的肌肉讓不少年輕人都表示艷羨。鍾南山說,他每週至少要做2至3次健身,包括慢跑、單雙杠引體向上、室內划船等項目,只為「讓身體保持一定的強度,來應對每天高負荷的工作」。

7
鍾南山在健身(圖片來源:中新社)
7

 

2020年1月,鍾南山再次出山,擔任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親訪武漢調查疫情。幾日後,他在通報會上首次官方確認新冠病毒「肯定人傳人」,並呼籲民眾戴口罩、不要去武漢,這個回應直切要害,立即產生了動員的效果。

隨後,全面嚴格的全國疫情防控正式展開。各省市派出醫療隊馳援武漢,在全國醫務人員、志願者、各行業工作者及社會大眾的共同努力下,方艙醫院最後一批患者痊癒出院,全國本土新增確診病例清零,各行業有序復工復產。短短三個月內,中國控制了疫情。

2020年9月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向鍾南山頒授「共和國勛章」,以表彰其在數次疫情中作出的貢獻。面對諸多讚譽,鍾南山仍如往常那樣淡然一笑:「我不過是一個看病的大夫」。

 

 

參考資料:

CCTV節目《面對面》  2003/4/26

《鍾南山傳》  葉依  作家出版社  2010年

CCTV節目《大家——呼吸病學專家鍾南山》  2016/10/12

《醫者鍾南山》  張明萌  南方人物周刊  2019/1/18

廣東衛視紀錄片《鍾南山》  2020/4/8

上載日期:
2020年10月30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