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迷離境界——《山海經》之地理

202134ph003
《山海經》的地圖
202134ph003

《山海經》所描述的地理範圍一直受人關注,書中所說的地方究竟在哪裏?其實書中提及的疆域包括禹域內外,即當時中國疆域內外的範圍。《山海經》成書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同時中國疆域也在逐步擴大。它成書時,山經部分顯然屬於華夏核心範圍。海經情況稍微複雜,第一,它可能處於華夏的邊疆地區,正在逐漸被納入;第二,海經的海內部分,應該已屬華夏,海外部分則正在融入之中;第三,全書最末一篇〈海內經〉,成書較晚,那時的南方領土如湖南南部以至嶺南部分,已經納入中國版圖,有秦朝以後的認識。至於荒經,該部分成書時還不屬華夏範圍。

 

關於《山海經》的地理範圍,學界主要有三說:傳統的華夏說(或亞洲圈說)、局部小區說、世界圈說。

一、華夏說(或亞洲圈說)最近實際

持此說者認為「山經所載的山川多為歷代巫師、方士、祠官的勘察記錄,雖然傳寫編纂會有誇飾,但仍較正確,偏遠地區的資料相信是來自傳聞與想象,或較失實。中國歷史地理學家譚其驤考訂全部「山經」共載山447座,範圍東達東海之濱,西抵新疆天山。按所述地理環境,北邊似已越過蒙古高原而至西伯利亞,南至嶺南。對今豫西、晉南、陝中地區的記載最為詳確。「海經」描述的地理範圍遠及朝鮮、日本、中南半島、阿富汗、俄羅斯等國。《山海經》是世界上最早明確記載朝鮮地理的文獻。朝鮮長期是中國的藩屬國,屬於中華文化圈,部分地區曾納入中國版圖,開化程度高。《山海經》記載了其國花木槿花「海東有君子國,衣冠帶劍,好讓不爭。有薰華草,朝生夕死。」「薰華草」即堇花草,是朝鮮國的國花木槿花。日本地理學家小川琢治認為:「《山海經》一書遠比一向認為金科玉律之地理書《禹貢》為可靠,其於中國歷史及地理之研究為唯一重要之典籍。」所以合觀《山海經》華夏說、亞洲圈說是最近實際。

202134phn027
少華山位於陝西東部華縣少華鄉劉家河村,少華山在古代地理書《山海經》、《水經注》中均有記載。(圖片提供:中新社)
202134phn027

二、局部小區說

有些學者認為《山海經》描述的地域範圍很小,只及中國境內某一局部地域。例如歷史學家何幼琦撰《海經新探》說,其山川疆域只在今山東省中南部,以泰山為中心的地域。學者扶永發認為,《山海經》記述的是雲南西部縱谷地區的地理,書中的古崑崙山即今橫斷山脈地區。另一學者王寧認為「山經」範圍大體以今山東省為中心,略及冀南、豫東和蘇皖北部。此類說法過於保守,失之偏頗。

 

三、世界圈說

此說大致屬於中國文化西來說一派,法裔英國人拉克伯里、瑞典安特生即有此議,梁啟超及蘇雪林的中亞、西亞說亦是,甚至進而認為《山海經》所述地理事物遠及非洲、歐洲、大洋洲和美洲。對於此派諸多說法,主流學界往往持審慎態度。此派很多說法讓人關注,其方法主要是根據讀音近似,加上大致地理方位,以及一些相似的文化現象,並結合其他相關知識,以判斷書中的地名。比如認為:「扶桑」即「富士山」,因二者漢語讀音相似;發鳩山(現太行山支脈)指南太平洋島國斐濟;西極就是弇茲,即今天的英國,因「奄茲」、「弇茲」與英吉利一詞讀音相近,且與日落之神的方位符合;「希臘」在希臘語中就是「夏」的意思;不周山,即為「莫桑鼻給」,諧音莫桑比克,實際是當今東非大裂谷範圍。歐美一些學者認為〈大荒東經〉的「光華之谷」描寫的是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諸如此類,不一而足。宮玉海是此派代表,其《談談如何揭開山海經奧秘》對《山海經》一些地名作了闡釋,地域涉及今歐洲、非洲、大洋洲、美洲等地,認為「整個世界只有一個大陸時,就是〈海內經〉時代。」美國埃墨里大學人類生物化學家華萊士教授及其同事認為,北美印第安人可能是中國人的後裔。不過,這跟現代分子人類學檢測結果並不符合。

 

以〈大荒西經〉中的「壽麻」為例,為確定其位置,很多學者參與其中,當中不乏權威之人,如郭沫若認為是巴比倫先族蘇美爾(Sumer);徐南洲認為是Sumatra的對譯即蘇門答臘;袁珂認為壽麻之國即今日斯里蘭卡共和國;胡遠鵬認為壽麻指索馬里。

202134ph004
《山海經釋義》十八卷插圖,王崇慶著,描繪《山海經》所述的山脈。哈佛大學圖書館藏。
202134ph004

地名方位問題

《山海經》有些地名值得存疑,如「蒼梧」這個地名出現幾次,但方位矛盾。全書最末篇〈海內經〉載:「南方蒼梧之丘,蒼梧之淵,其中有九嶷山,舜之所葬,在長沙零陵界中。」〈大荒南經〉:「有阿山者。南海之中,有泛天之山,赤水窮焉。赤水之東,有蒼梧之野,舜與叔均之所葬也。」這兩處的蒼梧,在中國南方今湖南南部。〈海內東經〉:「西胡白玉山在大夏東,蒼梧在白玉山西南,皆在流沙西,崑崙虛東南。崑崙山在西胡西。皆在西北。」此處的蒼梧,則在西方「流沙西」,方位跟前述不符,可能是一名多指,並非同一地方,或者地名僑置,也不排除作者誤記。

 

《山海經》中少數地名與方位記載,曾引起爭議。如在末篇的〈海內經〉:「東海之內,北海之隅,有國名曰朝鮮、天毒,其人水居,偎人愛人。」有人認為「天毒」為身毒之誤,即南邊的印度,但《山海經》說它在北海之隅,與朝鮮並稱,故方位不合。有人認為天毒應是「天竹」之音譯誤記,即古孤竹國,為殷商諸侯國。另外,海南島古稱儋州,淵源出自《山海經》,是最早出現「儋耳」這個地名。〈大荒北經〉曰:「有儋耳之國,任姓,禺號子,食穀,北海之渚中。」 《山海經》將儋耳置於北海,所以《呂氏春秋》才會有「北懷儋耳」之說,這是《呂氏春秋》取材於〈大荒北經〉的證明。郭沫若曾誤認為〈大荒北經〉將儋耳的地望置於北海,是因為沿襲了《呂氏春秋》,顛倒了因果。

作者:
上載日期:
2023年10月30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