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儒家思想在不同朝代的演變

mainsite_5000_0301_13_header_v1
mainsite_5000_0301_13_header_v1

在中國歷史上,儒家思想在文化上的統治地位,曾先後受法家(秦漢時期)、道家或道教(魏晉南北朝時期)及佛教(唐代)的挑戰,但儒家思想仍然屹立不倒。無論人們用「陽儒陰法」、「儒道互補」,或用「三教(儒、道、佛)並立」來指稱中國文化,大抵都少不了一個「儒」字。即使到了近代,五四運動對儒家思想大加批評,但無可否認,儒家對於現代中國社會仍有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漢代獨尊儒術

由於儒家思想強調「忠君」,有利國君統治,於是漢武帝便「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儒學作為帝王的統治工具。從此,儒學成為「官學」,儒家經籍成為文人進入仕途的必讀之書。由於儒學成為爭奪利祿的門徑,所以研習儒家經籍的讀書人,大多能顯貴揚名,躋身於公卿之列,社會地位崇高,漸漸形成了「士人」階層。

 

士人為爭奪正統地位,演變成門戶派別之爭。各派士人對儒家經典有不同的解釋,漸漸形成「古文經學」和「今文經學」兩種學派。漢代以「今文經學」為主流,然而,它糅合了陰陽五行學說,後來更摻雜了不少迷信色彩,最後被學者所厭棄。

 

宋明理學的出現

唐代佛教興盛,儒學在中國思想界的地位備受挑戰。宋代的士大夫為了振興儒學,於是吸收佛教的長處,改革儒學,創立了新的學說,這種學說講究「心性義理」,故此被稱為「理學」。

理學自北宋興起,到明代仍十分興盛,期間出現了多個派別:

時代 派別 代表人物 思想內容
北宋 濂派 周敦頤 周敦頤認為宇宙的實體是無極,由無極生太極(從無到有)。他認為人的最高精神境界是「誠」,要達至誠,就要靠修養。
北宋 洛派 程頤、程顥 他們認為「理」是宇宙的根本,是人的最高境界。由於人的氣質有善惡之別,所以要通過「涵養」和「進學」來提升,涵養是指內在的修養(「用敬」),進學則指不斷學習(「致知」)。
北宋 關派 張載 他認為宇宙的本源是「氣」,人和萬物都是同屬於宇宙,所以天人合一才是人的最高境界。
南宋 閩派 朱熹 朱熹集北宋各家的理學大成,創立完備的理學體系。他認為「理」是人和萬物的根本。人要透過身心修養才可達到這個境界。此外,他又提出「格物致知」的主張,認為人必須通過對客觀事物的研究,才能獲得「理」。朱熹又認為《四書》能顯示出孔孟學說的精義,是人人必讀之書。
南宋 象山學派 陸九淵 陸九淵認為「心」是宇宙的根本,人只要求諸本心,就會找到「理」,達至人的最高境界如仁、義、禮、智等。
明代 象山學派 王守仁 他認為人只要本著自己的良知而行,就能合乎「理」,因為「理」就在人的心中。他又創立了「知行合一」說,主張認知和實行是一體的兩面,缺一不可。

時代

北宋

派別

濂派

代表人物

周敦頤

思想內容

周敦頤認為宇宙的實體是無極,由無極生太極(從無到有)。他認為人的最高精神境界是「誠」,要達至誠,就要靠修養。

時代

北宋

派別

洛派

代表人物

程頤、程顥

思想內容

他們認為「理」是宇宙的根本,是人的最高境界。由於人的氣質有善惡之別,所以要通過「涵養」和「進學」來提升,涵養是指內在的修養(「用敬」),進學則指不斷學習(「致知」)。

時代

北宋

派別

關派

代表人物

張載

思想內容

他認為宇宙的本源是「氣」,人和萬物都是同屬於宇宙,所以天人合一才是人的最高境界。

時代

南宋

派別

閩派

代表人物

朱熹

思想內容

朱熹集北宋各家的理學大成,創立完備的理學體系。他認為「理」是人和萬物的根本。人要透過身心修養才可達到這個境界。此外,他又提出「格物致知」的主張,認為人必須通過對客觀事物的研究,才能獲得「理」。朱熹又認為《四書》能顯示出孔孟學說的精義,是人人必讀之書。

時代

南宋

派別

象山學派

代表人物

陸九淵

思想內容

陸九淵認為「心」是宇宙的根本,人只要求諸本心,就會找到「理」,達至人的最高境界如仁、義、禮、智等。

時代

明代

派別

象山學派

代表人物

王守仁

思想內容

他認為人只要本著自己的良知而行,就能合乎「理」,因為「理」就在人的心中。他又創立了「知行合一」說,主張認知和實行是一體的兩面,缺一不可。
作者:
上載日期:
2021年11月04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