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四書五經中有何人生智慧?

0701phn001
《論語》
0701phn001
0701ph001
孔子像
0701ph001

現代的中學生,選讀部分四書五經,當然可以提高中國文化的修養,而且,在四書五經中,有許多智慧的故事和格言,包含了應付困難和解決問題的種種方法,也能培養你的能力和智慧。傳說孟子的母親為了讓幼年孟子有一個良好的鄰里環境,曾經三次搬家,這說明了一個人接近甚麼,就會容易受其影響。我們為了培養自己健全的心智,應該多讀四書五經,特別是《論語》、《孟子》這樣的好書。

0701ph002
四書經文
0701ph002

孔子的弟子子夏要去一個地方做行政官員,向老師請教為政之方,孔子說,不要求速成,不要貪圖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從政要有所成就,就必須要有周詳的計劃,同時要有實現計劃的堅毅精神。假如只想儘快完事,或者雖有計劃卻抵受不住利益的誘惑,那樣就不可能做成大事了。從政是這樣,做其他事情也往往是這樣。有些事情需要把握時機,講究效率;有些事情則需要細心計劃,並持之以恒地努力實踐,做成大的事業往往要抱着這種態度。

0701ph003
《五經》
0701ph003

孔子的弟子顏回曾說,他希望自己做到「無伐善,無施勞」,意思是不自誇好處,不邀功。孔子很同意不要自誇。他有一次稱讚一個叫孟之反的魯國人,說這個人曾經在一場與齊國的戰爭中,魯國軍隊打敗撤退時,他一直走在最後面掩護全軍,回來以後卻說,那只是因為自己的馬跑得不夠快而已。

 

孟之反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的優點即使自己不說,別人是會看見的。假如生怕別人不知道自己的優點,自己到處說,那反而會讓人瞧不起。《孟子》中有一句名言:「盡其心者,知其性也。」這句話蘊含着深奧的哲理,但同時也教人一種平實的道理,就是我們不要輕易認為自己不行,放棄努力。我們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特別是在付出努力後遭遇到挫折時,常常會認為自己資質不夠,從而放棄努力。但是假如你還沒有盡心,你怎能知道自己真正的資質(性)如何?一個人只有盡心以後,充分發揮自己生命的潛力後,才能真正了解自己,也就是知自己之「性」。

0701ph004
孟母為孟子擇好鄰居而三次搬家
0701ph004

孟子曾談及兩個勇者,一人叫北宮黝,他決不肯受人輕侮,哪怕對方是君王,如果惡言相加,必定還擊。另一人叫孟施捨,在戰場上不管敵人有多少,都一樣奮勇作戰。但孟子認為他們還都不是真正的大勇。真正大勇之人,在與別人發生衝突時,首先要反省自己在道理上對不對,如果不對,即使對方是一個弱者,也不能去威嚇他;但如果自己在道理上站得住腳,哪怕對方有千萬人,自己只得孤身一人,也要挺身上前。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12月17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