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司馬遷與《史記》

0404ph021
0404ph021

司馬遷(約公元前145—前90年),字子長,今陝西韓城人,是中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他所著《史記》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魯迅稱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司馬遷出身史官世家,從小聰明好學,遍覽典籍。他20歲開始遊歷各地,中年奉命出使巴蜀以南,35歲遵父遺囑出任太史令(史官),開始潛心述史。公元前99年,漢武帝命李陵北擊匈奴,不久卻傳來其降敵的消息,武帝大怒。群臣都說李陵有罪,只有司馬遷站出來為他求情。武帝起初接受了司馬遷的意見,但後來傳聞李陵助匈奴練兵,武帝於是族滅李陵全家,並對司馬遷處以殘酷的宮刑。宮刑是對人的奇恥大辱,遭受宮刑的人在當時被認為是家族的污點,受到親友的鄙視。絕望的司馬遷一度想到了死,但他想到自己未竟的事業,於是忍受着肉體和精神的巨大痛苦,用整個生命寫就了巨著《史記》。公元前91年,《史記》完成。翌年,司馬遷去世。

 

司馬遷生活的時代正是漢朝國勢強大,經濟繁榮,文化興盛的時候,這為《史記》的產生提供了客觀條件。但司馬遷的主觀努力無疑起着更為重要的作用。司馬遷一生有三次重大的遊歷,二十壯遊之旅踏遍淮河兩岸以及中原地區,為撰寫《史記》打下了堅實基礎;奉使西征之旅足跡遍及四川、雲南、貴州,為撰寫民族史傳積累了豐富材料;泰山封禪之旅見證了隆重而排場的典禮,對寫作《今上本紀》和《封禪書》有很多幫助。父親司馬談,老師董仲舒、孔安國,孔子所著的《春秋》都對司馬遷著書起了重大影響。父親司馬談堅定了司馬遷著史的決心。他臨終前流淚囑咐後事,要求兒子一定要做太史,承繼歷史的使命。司馬遷俯首流涕,答應父親要好好守着這個神聖的事業。老師董仲舒和孔安國教給了司馬遷著史的有效方法。董仲舒,西漢哲學家、今文經學大師,主張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董氏對司馬遷的影響有:反對暴政、尊王攘夷以及把崇讓、尚恥作為褒貶歷史人物的道德標準。孔安國是孔子第十二代孫,古文經學創始人。他對司馬遷的影響主要在於使他注重利用古文典籍撰述歷史。司馬遷繼承了孔子的「春秋筆法」。春秋時期,禮廢樂崩,孔子通過整理、敍述魯國242年的歷史,表達治國綱紀和做人倫理。這正是司馬遷寫《史記》效法的樣本。

 

《史記》記載了上自黃帝,下迄漢武帝近三千年的史事。全書約五十二萬字,包羅了政治、歷史、天文、地理、哲學等方面的知識,是一部體大思精、前無古人的歷史著作,也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品之一。在歷史方面,它以人為中心記述歷史,是紀傳體史書的開山祖;通過敍述古往今來的歷史進程,在自然而然中引導讀者思想;首創「太史公曰」的史論形式,有史官秉筆直書的精神。在文學方面,它善於通過典型事例和戲劇化情節塑造人物,尤善於細節刻畫;文字優美精煉,氣勢雄渾,創造了許多流傳至今的成語;具有一唱三嘆、感染力強的特點,是秦漢散文中的佳作,對唐宋古文八大家的散文創作產生深遠的影響。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08月13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