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学生——走向世界,改变中国

这是中国史上最大规模的留学潮与归国潮,如今中国的留学生遍及全球,他们在实现个人理想同时,也推动着国家的崛起和建设。帮助世界了解中国,也推动中国走向世界。

liuxuesheng
(来源:shutterstock)
liuxuesheng

 

今天,中国的留学生遍及全球,是世界上出国留学生人数最多的国家。来自教育部的数据表明,仅2017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超过60万,达到了历史峰值。

而与这股改革开放后留学潮并行的,是势不可挡的归国潮。留学生在实现个人理想同时,也推动着国家的崛起和建设。40年来,海归(指的是海外留学归国就业的人员)们取得的成就也令人瞩目。计算机、北斗卫星导航、天眼、量子通信……在各个领域,他们都是国家创新事业的生力军。

 

从52名公派留美学生开始

留学生既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也是改革开放的推动者。1978年6月23日,改革开放刚刚开始,邓小平在听取教育部关于清华大学工作汇报时说道:“我赞成留学生的数量增大,要成千成万地派,不是只派十个八个……这是五年内快见成效、提高我国科教水平的重要方法之一。”

如同刚恢复的高考一样激动人心,这番后来被称为“扩大派遣出国留学人员的重要讲话”的表态为留学开启了大门。教育部于1978年7月11日向中央提出了《关于加大选派留学生的数量的报告》,同年12月26日,改革开放后的首批52名留学生起程赴美,邓小平嘱咐他们:“努力学习、学成回国、报效祖国。”

之后,留学事业很快扩大。到1981年,中国政府已经与英国、埃及、加拿大、荷兰、意大利、日本、联邦德国、法国和比利时等国政府达成交换留学生协议。

同年,托福考试(TOEFL)首次进入中国,12月举办了第一次考试,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地同时开考,共732人参加。一个有趣的细节是,就连考生答题用的铅笔、橡皮、转笔刀都是随着资料一同从美国运来的。

这次考试创下了内地考试的诸多第一:第一次将美国标准化考试引入中国内地、第一次使用机读答题卡、英语考试第一次考听力……甚至后来,托福考试模式还为中国内地的高考改革提供了参考。

不过对大多数人而言,留学仍非易事。1984年,国务院出台《关于自费出国留学的暂行规定》,让留学又多了一个途径。由于信息不对称、手续繁琐、经济实力等方面因素,能自费出国的人可谓凤毛麟角。1985年,国家取消了“自费出国留学资格审核”。1984年前自费留学年均仅1000人,1986年达到1万多人,到1987年翻了10倍,累计突破10万大关。到了1989年,雅思(IELTS)考试进入中国,留学热已然在这片土地上迅速升温。2000年以后,自费留学几乎占留学总人数的80%至93%。

 

鼓励回国,成为栋梁之才

上世纪90年代,内地正处在求贤若渴中,各领域都急需大量人才发展建设。邓小平多次表示希望留学人员回国,“希望所有出国学习的人回来。不管他们过去的政治态度怎么样,都可以回来,回来后妥善安排。这个政策不能变。告诉他们,要作出贡献,还是回国好。”1993年,“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出国留学方针写进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文件。

为了鼓励留学人员归国,从80年代起,教育部先后设立“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和教师奖”、“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春晖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海外留学人才学术休假回国工作项目”等。同时,国家人事部的“百千万人才工程”、中科院的“百人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千人计划”等也都在鼓励海外学者回国工作。

作为国家“千人计划”的入选者之一的周晓华在回答为什么回国时,他说:“我是国家开放政策的受惠者,我一直想为祖国做点事情。”

无疑,很多留学归国者成为这个时代的栋梁,经济、科技、社会、教育、学术,每个领域都离不开他们的巨大贡献,中国前科技部部长万钢就是其中之一。1991年,万钢获得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博士学位,在奥迪公司工作10年。2000年12月,万钢回到同济大学,从普通教授做起,到2004年成为校长。2007年,万钢就任科技部部长,直至2018年卸任,转而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许多留学精英更是顶尖的学术带头人。国际著名的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高能物理王贻芳、人工智能甘中学、新药研制丁列明……他们的回归为国家各个领域的发展作出了显著贡献。数据显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的81%、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的51%、国家重点项目学科带头人中的72%,均有留学经历。

 

大众留学与归国潮

如果说80年代初留学还只是少数人的“精英梦”,今天的留学早已是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留学热在持续升温,背后的心态和社会环境正在悄然改变。一方面,留学凸显出教育理念的中外之分,让学生和家长在教育模式上有了更多选择权。另一方面,对财富日益增长的中国家庭而言,无论学习成绩如何,把孩子送往海外读书不再遥不可及。

2017年中国留学人口突破60万,并且,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日本、韩国和新西兰的中国留学生数量均排名第一。

main_site_illustration_liuxue_prc_v3_01
main_site_illustration_liuxue_prc_v3_01

进入新世纪后,当留学变得越来越自由和可以企及,中国的留学生会作出怎样的选择,他们热衷的留学目的地是哪里、热门的专业是什么?他们又是如何用脚投票、在留在海外和回国发展之间抉择的呢?

根据USNews的调查显示,2016年有26万中国学生把美国作为留学目的地,随后是澳大利亚、日本和英国。国际影响力大、学科类别丰富、专业领域发达,是他们选择留学目的地的几大考虑因素。

main_site_illustration_liuxue_prc_v3_2
main_site_illustration_liuxue_prc_v3_2

从学历层次看,教育部的数据显示,2016年度出国留学人员攻读本科以上学历占七成(本科生30.56%、硕博研究生35.51%)。越来越多先富起来的内地家庭,正竞相把年纪越来越小的孩子送到国外。2016年,有3万多的中国家庭将他们未成年的子女送到美国读高中,希望能更易于在美国升学。

谈及专业,以留美的中国留学生为例,根据美国Open Doors(2015/2016)报告显示,在32.8万留美的中国学生中,商业管理、工程学、计算机是最热门的专业。

main_site_illustration_liuxue_prc_v4_3
(來源:Open Doors 2015/2016 报告)
main_site_illustration_liuxue_prc_v4_3

 

与此同时,随著内地经济机遇的不断增多,移动互联网创业潮的兴起,内地正形成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留学人才归国潮。2016年有43.3万名留学生回国,2003年时只有2万。中国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评价说,“当今中国是一个与国际全面接轨的创业时代,是海归们回国创业与发展才能大展身手的时代,海归创业,恰逢其时。”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1978年到2017年底,我国留学回国人数稳步提升,高层次人才回流趋势明显。其间各类出国留学人员中,有共计313.20万名留学生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占已完成学业留学生人数的83.73%。而2000年时,回国的比率只有17%。

main_site_illustration_liuxue_prc_v5_4
main_site_illustration_liuxue_prc_v5_4

“我怕再不回来就晚了,我不想当祖国发展的看客。”2012年,袁军华受召于“千人计划”青年项目,结束哈佛大学的博士后工作,回到位于合肥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两年后,他的夫人,同样就读于加州理工学院的张榕京回国。

留学是全球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建设创新型的国家更离不开人才的后盾。庞大的中国市场和崛起的国家就像一个巨大磁力场,为海归提供了广阔舞台,也让海归所掌握的高技术得以施展。他们在帮助世界了解中国的同时,也推动中国走向世界。

 

 

参考资料:

《CCG发布<中国国际学校报告蓝皮书(2016)>》 人民网 2016/11/28

《美国高中报告:中国学生高中留学趋势变缓》 搜狐网 2017/09/07

《四十年,留学人的强国路》 搜狐网 2018/7/31

《新中国首批52名公派留美人员出国纪实》 大河网 2011/12/8

《托福进入中国30年》 新浪网 2008/12/17

《90年代:自费留学大军直线上升 成留学主力》 天津日报 2009/9/23

《2017中国留学发展报告》 全球化智库

《中国迎来最大“海归潮”》 人民网 2017/9/11

Open Doors 2015/2016. IIE. www.iie.org

《海归梦,中国梦——中国最大留学人才“归国潮”启示录》 新华网 2017/11/06

上载日期:
2020年0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