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丝绸与政治、经济、科技有何关系?

0907ph020
0907ph020

丝绸的应用

由于蚕丝纤维中的天然蚕丝蛋白含有17种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因此它造出来的衣服对人体的肌肤具有极佳的兼容性。因其具有强韧、纤细、柔软、耐酸等天然特性而被世人誉为“纤维皇后”。以其为面料制作的丝绸织物,具有穿着舒适、透气性好、易吸汗、抗紫外线、抗静电等良好的服用性。此外,蚕丝还可提炼出一种称为丝肽的物质,是一种上佳的美容品原料。丝绸工业的副产品残丝经过高科技处理,可制作食用蚕丝粉,可以制成面条、糕点等食品。由于蚕丝有17种氨基酸,蚕丝食品营养价值极高。

0907ph021
0907ph021

经济用途

以蚕丝为原料织制的丝绸,是中国大宗外贸出口的货品之一。中国丝绸产品营销世界二千多年,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在中国古代,缫丝织绸生产一直是家庭的副业。在重要蚕丝生产地区如长江三角洲的杭嘉湖一带,在明清时期蚕丝收入已成为农户最主要的经济来源。那些盛产绸缎的乡村小镇,一跃发展成为闻名全国的丝织业市镇,推动了当地城市化的发展。同时,大多数王朝都将丝绸列为征赋财源之一,以此充实国库。正是由于丝绸生产在国计民生中占据重要地位,历代朝廷将发展农桑作为国家的首要大事,并颁发诏令,督劝百姓重视农桑生产,还把劝课农桑的效果,作为考评官员政绩的依据。

 

在历史上,丝绸不仅作为商品而流通,它还作为货币,在直接的买卖交易中与钱币一起在市场上流通。唐朝时,丝绸成为了一种具有高面值的非金属货币,在丝绸之路上起着作用更大。从唐代出土文书来看,当时丝绸常用于购置牲畜等一类价格较高的物品。

0907ph022
各式各样丝绸
0907ph022

政治用途

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丝绸一直为中国所独有。历代统治者通过官方渠道向外国输出、赠送了大量令外族所向往的丝绸产品,或与他们互换特产或所需物品,或作为缔结友好关系的条件,藉以避免外交军事争战,或为表现泱泱大国那种宽柔为怀的外交政策。

0907ph019
高贵的织锦适合制作庙宇幢幡的村料
0907ph019

社会作用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古代丝绸冠服正是这种礼仪制度的具体表现。其中最能体现的是代表天子皇权的十二章纹,和代表官衔等级的百官补服

bulb

十二章纹

装饰于皇帝最隆重的礼、吉服上的一种象征性符号,在周代形成。这十二种图案是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白色米形花纹)、黼(黑白相同如斧形的花纹)、黻(青黑相间的花纹)。

bulb

百官补服

补服是一种定型于明代的官服,一直沿用至清。其前胸后背缀有的以禽、兽为纹饰的二块方形织绣品,称为补子,用于区别官职的高低。

0907ph024
宋代丝织机模型
0907ph024

科技发展

丝绸生产的过程非常复杂,很多方面蕴含着深刻的科学道理,因此,丝绸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织机是一个非常精巧的机械结构,从踏板通过连杆传递到综片(是穿经线的机件)开口的结构是中国人首创。丝绸提花的原理,也就是将花纹图案通过综片与踏杆的配合,或通过编制花本的方式储存信息,并将其转化为提花程序的过程,其中包含着深刻的数学思想,甚至可以说是计算机原理的初型。

 

 

bulb

开口

织布的原理是经线(纵线)和纬线(横线)的有机组合起来。织布机上的经线分为两组,一组在上,一组在下,中间的位置称为“织口”,这是纬线穿过的地方,而使经线分成上下两组形成织口的过程就是“开口”。

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四大发明中,有三项与丝绸有关。制造丝绵时的漂絮工艺直接启发了造纸术的诞生,最先出现在丝绸上的凸纹版印花工艺,是后代雕版印刷术的鼻祖。此外,海上丝绸之路的发达也直接促进了指南针的实践和完善。

作者:
上载日期:
2018年10月26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