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魏晋时期名医辈出

两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乱多于安定,在医药学领域,医药学家多以不官而矢志医学研究为追求目标,因此名医辈出,成就不凡,他们分别在各个领域作出杰出的贡献,医学理论有所进步。

0809ph014
皇甫谧画像
0809ph014

皇甫谧(公元215—282年),甘肃灵台人,本为以史学著称的学者,42岁时因患风湿兼苦耳聋而立志研习针灸医学,在《黄帝内经》及诸多名家的基础上,撰成中国第一部针灸专著——《针灸甲乙经》,为针灸学中的经络、腧穴、诊法、治疗病症等规范奠定基础,影响后世千余年,至今仍是针灸医师研习的主要参考书。

 

葛洪(公元284—364年),江苏句容人,后辗转至广东罗浮山中追求丹鼎与医疗方术之研究。他在炼丹中得出“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的结论,颇富化学真知。在医学方面,他积数十年之功,撰成《金匮药方》100卷,惜因卷帙浩繁,未能传世,著作的节本命名为《肘后备急方》,意为可以挂肘间的急救手册,其内容务求简、便、验、廉(即简单、方便、有效、廉宜)。所述诸种病证如疟、痢、狂犬病、结核病、丹毒、恙虫病等等,或为疗效确切、或为医学文献首次记载、或开创免疫之先河。

0809ph015
葛洪像
0809ph015

王叔和(三世纪),高平人,曾任太医令职,精研脉学,在前人基础上将切脉诊断疾病与判断预后的理论与技术,发展到一个新境界。他撰述的《脉经》一书,对千百年来的切脉诊断有着重大影响。他研习张仲景学术,将《伤寒杂病论》析为专门诊治传染病的《伤寒论》,与各科杂病的《金匮要略》,使之指导中国医学发展千余年,影响着国内外的中医学说。

0809ph013
王叔和画像
0809ph013

陶弘景(公元456—536年),江苏镇江人,一生隐居茅山,嗜学成性,“一事不知,深以为耻”,举凡天、地、历、数、医术本草、博物,无所不通。多次婉辞齐、梁年间统治者出仕之邀,但梁武帝“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往咨询”,故时人尊之为“山中宰相”。在医学方面,不但重编《肘后备急方》以广其传,更将《神农本草经》与当代《名医别录》,串编为《本草经集注》,使中国药物由365种发展为730种,不但订改修正前人诸多错误,而且在药物分类与创“诸病通用药”分类法方面,成就卓著。

0809ph016
陶弘景像
0809ph016
作者:
上载日期:
2018年10月25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