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解构长城构造

1203ph030
塞垣
1203ph030

塞垣、边墙:长城的不同称谓,即边塞上的墙垣。

 

鄣、亭鄣:在长城重要地段修筑的小城堡,作为士卒驻守和观察敌情之用,特指秦汉时长城沿线的小城堡,也叫做亭鄣、边亭。

1203ph031
鄣、亭鄣。
1203ph031

关、口:长城要塞的出入口,或以“关”名,如山海关、居庸关,或以“口”名,如喜峰口、古北口。关的规模通常比口大。

1203ph032
关、口。
1203ph032

关城:在长城关口修建,与长城城墙相连的封闭性城堡。关城依大小与地形设二至四个城门。平地的关城多为方形或接近方形。

1203ph033
关城
1203ph033

塞:本义是隔阻、填堵。在边境重要地段设置的、起阻隔障蔽作用的城堡、城墙等设施也统称“边塞”。

1203ph034
1203ph034

瓮城、月城:在城墙外加筑的凸出于城墙外的小城圈,也叫做“月城”。主要起加防守的作用。瓮城平面或圆,或方、或依地形变化。瓮城上开的门洞、称为瓮门。

1203ph035
瓮城、月城。
1203ph035

罗城:在城墙外侧加筑的城圈,可加强城墙的防守。山海关、嘉峪关的关城都筑有罗城。嘉峪关西门柔远门外筑有罗城,罗城便成为嘉峪关的正门,门额石匾有“嘉峪关”三字。罗城有时也指围筑于城墙外的大城,或称外城。

1203ph042
罗城
1203ph042

烽火台:古代传报敌情,发报信号的哨站。前方观察敌情的哨兵,在敌人白天入侵时燃烟,夜间来犯时点火,通过逐级传递的方式,向后方和上级报告。后来将燃放烟火报警的亭台,也称为烽燧,一般也叫做烽火台。

1203ph036
烽火台
1203ph036

狼烟、烽炮:古代燃放烽烟,除使用柴草外,还用狼粪,因此烽烟也叫做“狼烟”。明代烽火台燃点烽火时,加放火炮,合称为“烽炮”。明宪宗成化二年(1466年)规定:“令边候举放烽炮,若见敌一二人至百余人,举放一烽一炮,五百人二烽二炮,千人以上三烽三炮,五千以上四烽四炮,万人以上五烽五炮。

 

敌台:建于城墙外侧用以防御攻城之敌的高台,也称“敌搂”。

1203ph041
敌台
1203ph041

空心敌台:戚继光主持修建蓟镇长城时创建的。戚继光在《练兵纪实》中说:“今建空心敌台,尽将通人马处堵塞。其制:高三四丈不等,周围阔十二丈,有十七八丈不等都。凡冲数十步或一百步一台,缓处或百四五十步、或二百余步不等者为一台。两台相应,左右向救,骑墙而立。

1203ph038
空心敌台
1203ph038

楼橹:古代军中观察敌人动向的瞭望台,也作楼樐。

1203ph037
楼橹
1203ph037

墙台:城墙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突出于墙外侧的台,称为墙台,也称作马面。墙台向外凸出的部分,三面均砌垛口(雉堞)。当敌人逼近城墙或攻城时,守兵可从墙台上侧面射击来犯之敌,功能与敌台相同。

1203ph040
墙台
1203ph040

垛口:城墙外侧墙头的矮墙称作“雉堞”,每隔一定距离留有一个缺口叫做“垛口”,矮墙因此也叫“垛口墙”。用以抵御敌人掩护自己。

1203ph039
垛口
1203ph039

女墙:城墙内侧墙头的矮墙,起护栏作用。明代长城某些城段上也留有射击用的射孔,这些女墙也兼具防卫功能。

作者:
上载日期:
2018年10月16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