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金庸命运的转折点

20404ph002
金庸(查良镛)
20404ph002

金庸本名查良镛,1924年生于浙江省海宁县袁花镇,2018年10月30日于香港病逝。他是中国当代杰出的新闻家、文化企业家、社会活动家、学者和作家。他先后担任过报社的国际电讯翻译、编辑、记者、总编辑、社长、新闻评论主笔等各种职务。作为新闻观察家和时事评论家,他的新闻评论被称为香江第一健笔”。

20404ph003
金庸手稿
20404ph003

金庸的故乡是浙江省海宁县。海宁虽是浙江嘉兴地区的一个滨海小县,但却人杰地灵,英才辈出,是有名的文化之邦。海宁查家,唐宋以来就一直是江南望族。在查氏宗祠里,有一副清康熙帝亲笔题写的对联: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清康熙时代,查家曾出现过一门七进士,叔侄五翰林的科第盛况。查良镛的祖父查文清是清光绪年间进士,曾任江苏丹阳知县。在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当地居民冲击外国传教士并焚烧教堂的丹阳教案中,因暗中保护肇事带头人而辞官回乡,编纂《海宁查氏诗钞》,总数达数百卷之多。虽然因查文清的去世而未能付印,但堆满几个房间的雕版,足以让童年的查良镛记忆深刻。怀着对家乡的热爱,金庸在自己的小说处女作《书剑恩仇录》中写到了海宁的传说、海宁名人陈世倌、海宁的海塘和海潮。而出于对家族先辈的怀念和自豪,在其最后一部小说《鹿鼎记》中,不仅直接写到查继佐的传奇故事,而且该书全部50回的回目,都集自查慎行《敬业堂诗集》中的对句。

20404ph001
浙江海潮
20404ph001

1942年中,查良镛从衢州高中毕业,满怀理想壮志,辗转西行,1943年来到战时首都重庆,继续求学。然而第二学年开始不久,就出了问题。在学校中,有些国民党党员学生,飞扬跋扈,排斥异己,甚至公开殴打一些思想开明的同学,还要给对方扣上异党分子的政治帽子。看到这现象,查良镛气愤地去找学校训导主任通报,要求校方制止此类事件。但训导主任反而说他多管闲事,进而被学校当局勒令退学。这样,1944年11月,查良镛结束了自己一年零两个月的大学时光。离开大学之后,查良镛找到当时任中央图书馆馆长的表兄蒋复璁,在图书馆阅览室找到了一份临时工作,暂且栖身。1947年中,上海版《大公报》发布广告,向全国招聘3名电讯翻译。查良镛报名应聘,并在参与竞争的109人中脱颖而出,第一个被录取。1948年3月15日,香港版《大公报》正式复刊。由于缺少一名翻译,报社征求查良镛本人的意见后,决定将他调往香港编辑部,继续担任国际电讯翻译。南下香港,成为查良镛一生中的一次关键性的机遇。若当年没有应承调动,或是后来回到中国内地找到了工作,其命运必然是完全两样。

20404ph004
浙江嘉兴市
20404ph004
作者:
上载日期:
2019年12月17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