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解救干渴的北方

中国北方水资源匮乏,严重影响民众生活和持续发展,为此国家启动了南水北调战略工程,东、中、西三线工程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构成“四横三纵”的布局,将南方富余的长江水调往北方。而由此衍生出的一系列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广泛的讨论。

2014年12月27日,北京市民照常拧开家里的水龙头,接用自来水。但他们或许不知道,这一天的自来水与以往很不一样。因为从这天起,北京市的用水很大一部分来自于1000公里以外的长江丹江口水库;也是从这天起,北京这座极度缺水的城市,将稍解其水资源燃眉之急。

这一切,都源于一项国家重大战略性工程——南水北调。

20180401103768783ta
南水北调中线渠首大坝(来源:中新社)

 

构想

中国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南方水多而湿润,北方水少而干旱。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81%,夏季流量丰沛时经常出现水灾。长江流域以北地区则只占总量的19%,但它却要支撑全国近半数人口的生活。

近几十年经济高速发展,更使用水量不断加大,让原本就缺水的北方面临日益严重的水危机。按照国际缺水标准,华北有9个省市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于人均500立方米的极度缺水线。作为首都的北京,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100立方米。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北方开始大规模开采地下水,但随着水资源日渐短缺,使得许多地区实际开采量远大于地下水可开采量。其中,天津、河北、山东和北京4个省市的开采程度超过100%。这意味着这些地区除了开采淡水外,还开采了一些微咸水(矿化度1~3克/升)和半咸水(矿化度3~5克/升)。长期饮用这些水,不利于人体健康。而超采地下水,还会导致大规模地面沉降,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造成海水入侵,土地盐渍化等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

vcg111148785960
受干旱和地下水位下降影响,济南名胜趵突泉“命悬一线”(来源:视觉中国)

 

为了平衡南北方水资源的不平衡,政府和专家们开始思考如何将南方富余的水资源调往北方。1995年,南水北调工程开始全面论证。经过数十年研究,南水北调工程总体格局定为西、中、东三条线路,分别从长江流域上、中、下游调水。2002年国务院正式批覆《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同年东线工程启动,次年中线工程开工。

 

工程

在整个过程中,建筑团队需要克服许多关键性难题,如中线工程的穿黄工程、东线工程的地势问题等。在河南荥阳市附近,南水需要克服黄河河流和淤土等阻碍,送达黄河北岸。为此,工程队在黄河底部开凿出两条4250米长的隧道,并设计了具有内、外两层衬砌的结构,分别承受内、外水的压力。这项工程历时9年才艰难完工。东线工程的扬州出水口地区,其地势比山东低约40米,为了让水往高处流,东线工程全线共设立13个梯级泵站,共160台大型水泵,将水逐级提高到地势较高的地区。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更为棘手的问题,就是污水治理。东线工程经过的江苏、山东两省都是经济大省,水污染也较为严重。工程展开前,京杭大运河的水质已经处在劣Ⅴ类,按照国家环境标准,劣Ⅴ类的水是没有任何功能的废水。如果把这样的水运往北方,显然是无法令人接受的。所以在工程论证阶段,国家就确立了“先治理后通水”的原则,工程沿线地区需要在十年时间内把大量Ⅴ类、劣Ⅴ类水净化到饮用水标准。江苏省在此期间共投入110亿元,完成了102个治污项目,仅徐州一地就建成了9个污水处理厂。而东线工程途经的南四湖周围,是山东省造纸行业聚集地,为了治理造纸企业排放出的污水,山东省关停了数百家不合格的造纸企业,并联同科研机构研究污水处理,最终使得企业排放的尾水达到了鱼类可生存的标准,同时迫使山东造纸行业完成了结构转型。整个工程建成后,沿途都将设有水质监测站,保证水体清洁。

vcg11460979250
郑州市刘湾水厂检验员抽样检测水质(来源:视觉中国)

 

南水北调工程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整体规划为期50年,划分为三个实施阶段,逐步增加调水量,至2050年计划每年调水将达到448亿立方米。

main_site_illustration_nengyuankejiyuhuanjing_prc_v2_71

 

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穿过黄河抵达天津;另一路向东输水到胶东半岛。东线工程历经十年,已于2013年10月正式通水。

中线工程是从位于长江支流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从河南南阳的淅川陶岔渠首闸出水,沿途跨越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建设专用的立交供水渠道,采用自流方式,沿途供水,最终抵达北京和天津。中线工程于2014年12月正式通水。

西线工程的目标是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由于该线工程技术复杂,耗资巨大,现仍在规划中。

vcg11460863956
丹江口水库(来源:视觉中国)

 

争议

作为南水北调这样一个涉及方方面面的国家战略工程,从方案提出伊始,便伴随着巨大的争议,与工程相关的环境、经济、社会等问题牵动着许多人的神经。

许多人担心南水北调工程将长江水调走,很可能会破坏长江中下游原有的生态环境,特别是在长江旱季和枯水期,导致长江水流不足,严重时长江出海口地区或出现海水倒灌的情况。对此,时任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的张基尧回应说,海水倒灌的情况不会形成,因为整个长江的径流量是9600多亿立方米,南水北调三条线路调水的总和是448亿立方米,不足5%,不足以影响整个径流。就算在枯水期出现水流不足,也可通过沿线大坝泄洪来缓解。另外,中科院院士曹文宣还提出,南水北调会对长江中的生物产生很大影响,当长江水温、水文特征改变时,会使得鱼类的生活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浮游生物、鱼苗、水草等生物链,类似情况在三峡大坝建成后都有所显现。但目前来看,这种情况尚不明显,仍有待观察。

还有人担心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投资大成本高,北方水价也会相应大幅增长。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解释说,水价上升是必然的,但南水北调是国家战略性工程,建设成本基本上由政府补贴,增加的水费只是运行维护费,一定会控制在居民可承受的范围内。而实际上,除了国家承担的工程费用外,地方政府还需建造配套的设备,这部分就需要地方财政承担,势必会影响各地最后的水价。所以有些地方政府对迎接北调之水显得不大积极,而各地上调的水价也不尽相同。

南水北调最富争议的是移民问题。由于中线水源地丹江口水库扩大蓄水量而将淹没沿岸地区,所以包括湖北、河南两省的三十多万居民需要搬迁。政府需要为移民建造新居,分配新的耕地,并向移民支付搬迁、土地、房屋等各项补偿款。现实操作自然要复杂得多。首先,大部分移民需要变换谋生的方式,如许多库区居民本是种植果园、捕鱼为生,但到了新安置点后,被迫转为从事养殖业、种植粮食,这对于他们是不小的挑战,而政府的补偿款项毕竟有限。其次,除了现实搬迁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外,移民的心理也存在很大的波动。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安土重迁”,特别是居于丹江口多年的老人,很难接受远离故土,颠簸动荡的环境变化,再加上不适应新的生活方式,许多移民便常怀有思乡返乡的心情和愿望。移民问题是全世界水利工程普遍面对的难题,保障移民的权利,安置好移民的生活是政府必须解决的严峻社会问题。

vcg11494358964
河南淅川县盛湾镇马山根村的移民拍下在旧居前的最后一张全家福(来源:视觉中国)
vcg11448872159
河南平顶山峡县移民新村(来源:视觉中国)

 

展望

当然,南水北调工程的积极意义是多方面的。它可以减少洪水对长江地区的灾害,同时为北方提供可靠及洁净的水源,有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对北方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制约,还可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北方农业发展。另外,还可以改善北方的环境及生态,补充地下水,缓解地下水位的大幅度下降和漏斗面积的进一步扩大,并维持河流及湿地的生态系统。

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并不意味着人们可以恣意取用,高枕无忧。如何节约用水、合理利用水资源是受水地区必须思考的方向。在城市用水中,发展中水处理和重用;在农业灌溉上,改变旧有的水资源利用率低的灌溉方式等,都是必要的措施。这既是对那些作出巨大牺牲的库区移民最好的回报,也是对水这项生命之源最大的尊重。

 

 

相关视频:

中央电视台纪录片:《水脉》

 

参考资料:

《南水北调系列报道之二:移民篇》  民生周刊  2014年第16期

《南水北调中线移民近33万 补偿款不够建房》  腾讯新闻  2010/2/23

央视《决策者说》:六问南水北调工程  2005/12/21

《保护长江生态:最后的机会》 瞭望东方周刊  2013/12/17

南水北调工程 

上载日期:
2019年08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