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历史融入生活——博物馆的现代诠释

随着全国博物馆数量及参观人数不断增加,博物馆已经在人们生活中扮演了一个特殊的角色。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被运用到文物藏品的修复和保育中。在互联网时代,高新技术及多种个性化服务让观众获得了更好的观赏体验,而近几年博物馆推出的一系列精美的文创产品也俘获了许多人的心。

2015年9月的清晨,北京故宫博物院午门前早已排起了长队。待8点半午门开放,一众游客马上奔跑起来,直奔武英殿,因为这里正在举办故宫博物院90华诞系列展览之“石渠宝笈特展”。展品中包括北宋张择端的国宝级名画《清明上河图》。

对于这次千人跑步冲向武英殿观展的现象,网友戏称之为“故宫跑”。

两年后的9月,故宫年度大展《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中,与《清明上河图》齐名的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备受瞩目。展览首日,门口又出现了观众“冲刺”看画的“故宫跑”。

从这两次由名画展掀起的文化热潮,可见公众对优质的文化产品有着强烈的需求,也表现出博物馆在人们的文化生活中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s8bowuguan-1
北京故宫博物院午门 (来源:Shutterstock)

 

博物馆业的春天

一间好的博物馆,如法国的罗浮宫(Louvre Museum)、英国的大英博物馆 (British Museum),既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独特的文化符号,也是一座珍贵绚丽的文化宝库。博物馆的核心是藏品,优秀的文物由博物馆保存,并通过博物馆得以展示给观众。这些物品是人类生存和进步的见证,观众通过参观博物馆,体悟和认知人类文明,接触和了解多样的文化,接受美的熏陶。

博物馆在社会中属于精神文化的场所,当国家发展迈过了满足物质条件的门槛后,精神生活便成为了民众新的追求。改革开放后,中国内地越来越重视博物馆事业的发展。2008年起,国家推动公共博物馆免费开放,要求积极推进博物馆体制机制改革,建立“政府主导、法律规范、社会参与的博物馆管理体系”。2015年,国务院颁发《博物馆条例》,进一步促进、规范博物馆事业。

截至2017年底,内地共有博物馆4721间,全年接待观众超过9.7亿人次。根据藏品种类,这些博物馆又可分为不同类型,如综合类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历史类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沈阳九一八纪念馆、曹雪芹纪念馆等);艺术类博物馆(中国美术馆、天津戏剧博物馆等);科学类博物馆(上海科技馆、河南省地质博物馆等)等。

近年来,各地博物馆所策划的精品展层出不穷,既有像南京博物院举办的“温·婉——中国古代女性文物大展”这样的优质藏品展,也有像江西省博物馆举办的“惊世大发现——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这样反映考古发掘热点的文物展。随着观众人数不断增加,多间博物馆得到政府拨款,相继翻新和扩建。为了确保馆内文物的安全,同时营造舒适的参观环境,博物馆也普遍采取限制单日参观人数上限的措施,并采用网上预约与现场取票相结合的方式。馆内的导赏服务、恒温恒湿、灯光照明等条件也都越发完善。

s8bowuguan-2
观众参观“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 (来源:视觉中国)

 

复旧如新

博物馆的主要功能包括搜集、整理、研究、修复、展示文物,其中最受人关注的就是修复与展示两项,而修复又是展示的基础。

2016年,一套名为《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纪录片在网络爆红,人们由此认识了一个特殊的行业——文物修复师,也体会到了他们执着为文化而坚守、传承的态度。文物修复是一门传承已久的手艺,而现今的修复方式已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增加了现代科学技术。

2014年中国丝绸博物馆帮助上海历史博物馆修复了26件纺织品文物。由于年代久远,文物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污损和病害,所以修复技术人员先利用X射线探伤仪等本被应用于医疗、化工等领域的技术手段来分析病害成因和污染物成分;再利用三维视频显微镜观察这批纺织品的经、纬线密度;然后用生物学显微镜来鉴别染料种类,如一件服饰上的颜色可达十余种,既有槐米、红花、靛青等天然染料,也有酸性红、孔雀石绿、甲基蓝等合成染料。了解构造后,技术人员才能有针对性地去污,配比相同材料进行修复。

除此之外,新兴的 3D打印技术也在文物修复方面发挥着独特的高科技魅力。3D打印技术在保护文物的同时,通过建模的方式快速补全缺失的部分。陕西历史博物馆便运用这一系列的技术,修复了罗汉俑、皇后玉玺、宰兽簋、乳钉纹簋等多件文物,并在2018年推出“文物保护修复季”系列展览,从书画、金属、陶瓷等多个方面展示文物修复过程。

s8bowuguan-3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文物修复师 (来源:中新社)

 

讲故事的方法

现代博物馆的展示方式早已不是冷冰冰的陈列,而是通过一定的故事大纲,设置引人入胜的情节,来让展品说明历史,让文物讲故事。不论是叙述宏大历史进程的串联性展示,还是选用特定文物来叙事的主题性展示,都希望将展品设置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中,辅以必要的文字和图片,让观众能够欣赏和理解文物。   

在这些展示方式之余,也出现了一些别出心裁的设计,如南京博物院民国馆就为人所津津乐道。民国馆是一处地下展馆,通过建筑场景还原,成为了一条具有民国风情的商业街,火车站、邮局、电影院、咖啡馆、银楼、照相馆等一应俱全。基于南京是中华民国旧都,民国馆才希望展现这一层特别的历史文化底蕴。火车站中的蒸汽车头、街上停放的电车和汽车、银行里的柜台和桌椅等都是民国时期的文物,商铺、书店中的商品可供人挑选购买,邮局还可寄送明信片。观众在参观文物的同时,能够置身于历史建筑中,并感受照相、寄信等真实的服务。这种展示方式就是将文物藏品还原到特定的社会场景中,让器物与人的生活建立联系。

s8bowuguan-4
南京博物院民国馆让人仿佛“穿越时空” (来源:视觉中国)

 

当下,数字化生活是社会的发展趋势,在普通叙事以外如何加入数字化展示,也成为了博物馆新的思考方向。

博物馆的数字展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配合实物展示,以提供更多知识信息。如今观众可以在观展同时,从博物馆微信公众号上获得语音导览服务以及各样展品相关的图文或视频。北京故宫博物院推出的“每日故宫”APP,提供日历的功能以外,每天介绍一件藏品的时代背景、制作技法、美学特点等,探寻文物深层的文化价值。

另一种展示方式就是设置特别的数字体验展或数字展厅。VR、三维全景、AR等新兴科技能够带给观众更多沉浸式的互动体验,又可以全方位展示博物馆与藏品的风采。2017年中国园林博物馆举办的“看见‘圆明园’”数字体验展,就利用AR、VR技术复现了“万园之园”的恢弘景色。北京故宫博物院则专门开辟了端门数字馆。观众可以通过触摸屏幕360°欣赏文物,还可以借助VR技术体验皇帝换衣、接见大臣的感觉。

s8bowuguan-5
北京故宫博物院端门数字馆 (来源:视觉中国)

 

是博物馆,也是“网红”

除了博物馆本身的收藏与展示外,附带的文创产品也成了新兴的热点,而这一方面的代表当首推北京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也因此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网红”。以往博物馆的文创产品都是书籍、藏品的复制品等,北京故宫博物院学习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经验,推出了许多带有故宫特色的生活用品,比如手机壳、箱包、名画胶带、御批系列书签、书法骨瓷杯、“朕”字靠枕、朝珠耳机等等,人们可以在故宫商店或网店上尽情选购。另外,故宫博物院网站上推出近千张以精美文物、故宫美景为背景的壁纸,多款搜狗输入法皮肤,力求让雅致的故宫文化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单是2017年,故宫博物院在文创产品方面的销售额就已经超过了10亿元。

s8bowuguan-6
故宫博物院《听琴图轴》壁纸
s8bowuguan-7
故宫淘宝旗舰店

 

不只是故宫,越来越多的博物馆正在向大家展示,这里不是世远年陈的古物仓库,这里也能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相关视频:

(讲座)单霁翔:故宫的世界 世界的故宫(上)

讲座)单霁翔:故宫的世界 世界的故宫(下)

 

参考资料:

《陕西:新技术为文物修复揭开神秘面纱》 新浪网 2018/7/22

《纺织品文物修复“天衣无缝”》 解放日报 2014/12/18

《排队3小时观展5分钟:又见“故宫跑”,国宝面前如何更优雅?》搜狐网 2017/12/7

《对博物馆数字化建设中的几个常见说法的质疑和解惑》 刘健 《博物馆·新科技》

《博物馆数字化:科技助力文物“活起来”》 搜狐网 2017/10/3

北京故宫博物院 

上载日期:
2018年10月04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