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中国的一场历史剧——《春秋》

0701ph037
《春秋左传》
0701ph037

《春秋》是春秋时期鲁国的一部编年史,共记载了242年的历史(公元前722—前481年),由鲁国史官所作。相传孔子曾经对这部史书加以整理修订,到西汉时被列为五经之一。《春秋》记载历史的方式非常简略,但古代的儒者相信其中每一个字都有深意。从战国至西汉,陆续出现了多种解释《春秋》的书,其中最有名的三本是:《公羊传》、《谷梁传》、和《左传》。前两本书逐字解释《春秋》的深意,而《左传》则补充相应的史事。到后来《左传》的影响愈来愈大。现代人读《春秋》,一般都离不开《左传》。

0701ph038
《左传》作者左丘明
0701ph038

鲁僖公四年(公元前656年),齐桓公团结中原国家讨伐楚国(当时被视为蛮夷),这是霸政事业走向全盛的时期。《公羊传》在这一年的记载中写道: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桓公救中国而攘夷狄。意思是说,当时南方的蛮夷和北方的狄国从两面入侵中国,中国(中原华夏文化圈)形势十分危险,齐桓公团结华夏国家建立霸政秩序的行动拯救了中国。这是对齐桓公历史功绩的一种非常高的评价,而这个评价是有一定道理的。

0701ph039
齐桓公像
0701ph039

《春秋》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有一条记载,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左传》详细记录了这件事。郑国的国君郑庄公有一个弟弟,名叫段,他们的母亲喜欢段而不喜欢庄公,曾经想帮助段做国君,但不成功。她就帮助段在郑国扩张势力,有好几个大臣都劝郑庄公要尽快采取行动扼制段的扩张,但这位有心计的国君却不肯。他故意放手让弟弟在危险的路上走下去,等到时机成熟时,便派兵一举把弟弟的势力消灭,把弟弟赶到国外。这个兄弟争斗的故事,让我们看到古代贵族的血亲制度开始瓦解。鲁庄公九年(公元前685年),齐国有一位新的国君上任——齐桓公。他做国君共四十余年,任内在著名大臣管仲的帮助下,做成了一件大事,就是建立了霸政的秩序。《左传》对这件事的前后过程都有记载。原来,自从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以后,统一的政治制度就解体了。

 

春秋中期时,郑国出了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子产。他执掌国政,使郑国政治走上轨道,并且受到当时各个大国的尊敬。有一件事很能表现子产的执政作风。当时郑国的国民喜欢跑到乡校一起议论国事,有人问子产是否会禁止人民议政。子产说,人民应该议论国家政务,他们赞同的,我就实行;他们厌恶的,我就改正。为甚么要禁止呢?《左传》记下这件事,用意是赞扬子产。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一种古代国民议政的传统。

0701ph040
子产批阅公文
0701ph040
作者:
上载日期:
2024年02月06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