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神怪奇特——《山海经》之角色

202134phn007
清末年画“新绘山海经各种奇样精妖”。(图片提供:公元传播/FOTOE)
202134phn007

《山海经》的神话内容千奇百怪,人物形象众多奇特,神祗多样,更有人兽混合,种类丰富,可说是中国古代神话人物的源头,中国上古神话宝库。

 

神话人物形象众多

《山海经》有众多神话人物,如夸父、女娲、精卫、黄帝、炎帝、尧、舜、禹、后羿等。其中神话最多的是“海经”和“荒经”,反映复杂的多神教图腾观。中国神话学家袁珂把《山海经》神话人物或“神灵”分为四类:天帝、神祗、人王、异人。天帝地位最高,共有12个,其中11个有名称,都是先祖演化而成,如帝俊,余下一个不加名号的“帝”,代表上天,其本身就是天,至高无上。神是自然力的化身,有天神,更多是山神、河神等,都是奇形怪状的兽类,明说为神的有三十多个。人王主要涉及禹、启、王亥等历史传说。异人则有夸父、精卫、西王母、刑天等神话传说人物。

 

除上述神话人物外,还有人与神沟通的巫、畏兽。“畏兽”之称见于《山海经》的郭璞注,其意当指让人畏惧的怪兽。“海经”部分还有人在海外的同类,其中有些人比较神奇,例如身长三尺的周饶国,又有大人国。聂耳国的人,长着两只大耳朵,走路时用手提着耳朵,睡觉时将一只耳朵当席子,将另一只耳朵当被子,外出旅行不用带铺盖。贯胸国的人,胸口有个大洞,出门不用坐轿,只用一根竹棍,当胸一穿,两个人抬了就走。厌火国的人样貌如猴,浑身黑色,能从嘴里吐火。沃民国的人,饮的是甘露,吃的是凤凰蛋,个个身体健康,与天共寿。君子国的人都彬彬有礼,好谦让,从不争吵。每人役使两只老虎,出门上街都带着老虎,也不闯祸。

202134phn008
《山海经‧海外南经》载的三首国国民。该国百姓一身三首。(图片提供:文化传播/FOTOE)
202134phn008

人兽混合形象奇怪

《山海经》的各类神祇有善有恶,往往形象奇特。在中华远古先民眼中,世界分三个部分,天空是上界,大地是中界,水是下界。先民主要生存空间是陆地,主要竞争对手是走兽,走兽形状的神祇数量庞大,极度恐怖;其次是飞禽和水族。禽鸟很少与人类争夺生存空间,所以鸟形神祇中善者居多,形貌不杂有兽的因素。例如凤凰,住在丹穴山,样子像鸡,身披五彩羽毛,它头上的花纹成“德”字形,翅膀上的花纹是“义”字形,背上的花纹是“礼”字形,胸部的花纹是“仁”字形,腹部的花纹是“信”字形。这种鸟,吃喝都自由自在,自己经常一边唱歌,一边跳舞,只要它一出现就会天下太平。

 

“五臧山经”山神样子千奇百怪,绝大多数是人兽同形:龙身而鸟首、龙身而人面、人面而马身、羊身人面、皆人面蛇身、马身而人面、彘身而八足蛇尾、人身龙首、兽身人面载觡、人身而羊角、人面而鸟身,不一而足。这些山神基本上都是由马、羊、龙蛇、鸟、猪等的形体因素加上人的形体因素构成。“海经”与“荒经”也相似,多为人兽同形神,或驱遣驾驭走兽飞禽的人物形象,如冰夷“人而乘两龙”,开明兽“兽身大类虎而九首”,〈海内西经〉南方之神祝融“兽身人而乘两龙”等。这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渐意识到自己是自然中的优胜者的结果,因而神祇世界也是模仿人类社会体系而建立的。

202134ph006
祝融的形象,《山海经释义》(王崇庆著)十八卷插图,哈佛大学图书馆藏。
202134ph006

以夸父为例,他人兽同形,是善于奔跑的巨人,但具体样子难以确定。《山海经》夸父的长相描述不是十分清晰,有两处大相径庭的记载。一是:“有鸟焉,其状如夸父,四翼、一目、犬尾,名曰嚣,其音如鹊,食之已腹痛,可以止同。”大意是说,有一种鸟,样子像夸父,四个翅膀,一只眼睛,长着狗一样的尾巴,名字是嚣,叫声像鹊,吃了它可以治肚子痛,可以止腹泻。另一说:“有兽焉,其状如夸父而彘毛,其音如呼,见则天下大水。”意思是:有一种野兽,长得像夸父,生着猪毛,它的叫声像是人呼叫,它出现的话天下就会发生水灾。按前说夸父像鸟,按后说则像野兽,有人认为像野兽的夸父可能长得像猿猴。

 

〈海内南经〉所载枭阳国的枭阳,即〈海内经〉所说的赣巨人,样子像人,浑身黑毛,嘴大,长有可翻转遮住额头的嘴唇,喜欢抓人,抓到人之后会张开嘴仰天嗷嗷大笑。人事先拿竹筒套在手上,枭阳抓住竹筒,待其张口大笑之时,人抽出双手用刀把他的长嘴唇钉凿在额头上,他便只好乖乖就擒。利用竹筒脱身的情节与当代一度流行的湖北神农架野人传说略同,或许该野人传说即源自《山海经》。

 

《山海经》中的女性形象特别值得重视,有西王母、精卫、娥皇、宵明、烛光、女丑、羲和、女祭、女薎、女魃、听訞等十多位女神。除了西王母、常曦等女神之外,女丑亦值得关注,因《山海经》几次提到女丑。据〈海外西经〉:有一具女丑的尸体,她是被十个太阳的热气活活烤死的。她的尸体在丈夫国的北面,死时用右手遮住她的脸。十个太阳高高挂在天上,女丑的尸体横卧在山顶上。有个人穿着青色衣服,用袖子遮住脸,名叫女丑之尸。袁珂撰的《中国古代神话》列举几项原因印证女丑为女巫; 第一,古代求雨的暴巫焚巫之法,巫通常由女性担任,暴之焚之,认为这样做可以使天降甘霖;第二,女丑与旱魃均衣青衣,这是女丑扮成旱魃的佐证。女丑在祭祀时担任尸主的职务,被十日炙烤而死,为求雨而牺牲自己。无论其时的巫文化背景如何,她是奉献与牺牲的形象,是人类的女英雄。

 

帝是至上神,神界的主宰,但没有形貌。《山海经》中关于帝的记载不少,如“帝乃戮之钟山之东曰磘崖。”“帝令重献上天,今黎邛下地。”“帝命祝融杀鲧于羽郊。……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帝命竖亥步”等,从“戮”、“命”、“令”中可以看出帝予夺其他诸神的生杀。帝有自己的宫殿苑囿,有守卫神和司职之神:“又西三百二十里……实惟帝之平圃,神英招司之”。但《山海经》从未描述作为至上神的帝的形貌,其他作为祖先神的帝,可从其后代推测其长相,但这样的推测未必可靠。例如黄帝的孙子韩流长相极为奇特:长长的脑袋,小小的耳朵,人一样的脸,猪一样的嘴,麒麟一样的身子,罗圈腿,猪一样的脚。还有一位帝江,〈西次三经〉载:“天山……有神焉,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惟帝江也。”他的形象模糊,且“浑敦无面目”。关于浑敦(或浑沌),《庄子‧应帝王》有记载:“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浑沌无七窍,即没有五官。倏、忽因为受浑沌招待,想报恩,就联合给浑沌凿七窍,一天凿一窍,结果七天后,七窍凿成,浑沌就死了。

202134phn009
清代《山海经》鬼神皮影道具,成都博物馆藏品。(图片提供:视觉中国)
202134phn009

中国古代神话人物的源头

《山海经》是一系列后世神话及神话人物的源头,例如这书最早记载女娲神话,当时只提到“女娲之肠”,讲到她的生育功能。宋代《太平御览》引《风俗通义》扩展到女娲抟土造人,汉初《淮南子•览冥训》有女娲补天的故事。这样,女娲的故事愈来愈多,其形象也愈来愈立体。

 

再如西王母形象的演变,在《山海经》中,她应当是一位带着假面具、披头散发、手执武器的主祭者形象,是西北甘青一带神王合一的羌人领袖,她狰狞、神秘、威严。如〈西山经〉:“又西北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晋代郭璞注“司天之厉及五残”为“主知灾厉五刑残杀之气也”。〈海内北经〉:“西王母梯几而戴胜杖。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虚北。”〈大荒西经〉:“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

 

《穆天子传》也有西王母的故事。穆天子西征,到达西王母的昆仑山,获西王母热情接待,双方诗赋往还,如西王母诗:“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意思是,山川阻隔,道路遥远,希望你长寿,能再来我这里。西王母熟知华夏文化及礼仪,能够赋出标准的四言诗,其华夏文化水平之高,让人惊异。且自称“我惟帝女”,即是天帝的女儿。此时的西王母由《山海经》的兽身人面变成了多情、有才华、尊贵的妇人。后来在《汉武帝内传》中,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又有汉武帝迎西王母于甘泉的故事。此时西王母已经变成相貌美丽的女神。《山海经》的西王母神话传说和周穆王西征、汉武帝西巡的真实历史事件相互融合,一步步改写了西王母的形象。随着西王母的形象愈来愈完美,其后更被道教纳入道教神仙体系之中,成为道教的“女仙之首”,形成汉代的西王母崇拜现象,后世又演变为王母娘娘。有学者认为西王母原形型来自于印度的湿婆,则颇为无稽。

 

另外,嫦娥形象的演变、中国月亮女神的传说也是以《山海经》为源头,可以从〈大荒西经〉说:“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因古时羲、娥同音,常羲即嫦娥,“嫦娥奔月”神话,滥觞于“常羲浴月”。

作者:
上载日期:
2023年10月30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