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拖拉時間線瀏覽更多

(五)清朝反擊太平天國

mainsite_tushuojindai_taipingtianguo5.10_nov19
mainsite_tushuojindai_taipingtianguo5.10_nov19

自1851年太平天國起事,清軍就不斷阻擊,但節節敗退。太平軍剛定都天京,清廷即部署反攻,遣向榮、琦善分別於南京城外與揚州設立江南、江北大營,對之形成合圍之勢。兩大營在1856年(咸豐六年)均被擊潰,雖不久重建,但清廷早知原有的八旗、綠營兵皆不堪一擊,不得已起用各地官紳自辦的鄉勇團練。

湖南士紳曾國藩等即以保衛鄉土和儒教為號召創立湘軍,成為太平軍的勁敵。李鴻章另組之淮軍亦漸成為清廷倚重之主力。此外,列強為維護其在華權益,亦與清廷聯手,組辦配備西洋武器的軍隊如洋槍隊(又稱常勝軍)、常安軍、常捷軍等對付太平天國。

在中外敵手聯合鎮壓下,太平軍繼續頑強戰鬥,並取得二破江北、江南大營等勝仗,然而始終無力扭轉被動形勢,在九江、安慶等戰略重地相繼失守後,只能苦苦支撐。

清廷為何一面和英、法等國作戰,一面又聯合列強對付太平天國?

答案見下。

mainsite_tushuojindai_taipingtianguo5.1_nov19
mainsite_tushuojindai_taipingtianguo5.1_nov19

由於原有官軍腐朽難戰,清廷不得不重用各地漢人官紳自辦的鄉勇團練。曾國藩於1853年整合湖南各地團練成湘軍(「湘」為湖南省簡稱),成為鎮壓太平天國的主力。

mainsite_tushuojindai_taipingtianguo5.2_nov19
mainsite_tushuojindai_taipingtianguo5.2_nov19

清畫家吳友如繪《田家鎮及蘄州戰圖》。1854年,太平軍與湘軍在湖北田家鎮及蘄州激戰,是役湘軍獲勝。隨後兩年太平軍反攻,連陷湖北、江西多處要地,軍事形勢大好,若非1856年發生天京事變,往後的發展可能大不相同。

mainsite_tushuojindai_taipingtianguo5.3_nov19
mainsite_tushuojindai_taipingtianguo5.3_nov19

1857至1858年,湘軍與太平軍在江西九江爆發水陸激戰,最後湘軍攻陷九江。九江失守,天京上游屏障安徽安慶大受威脅。湘軍主要戰略,是順長江東下,攻陷九江、安慶等重地,逐步逼近下游的天京。

mainsite_tushuojindai_taipingtianguo5.4_nov19
mainsite_tushuojindai_taipingtianguo5.4_nov19

1859年,湘軍開始圍攻安慶,太平軍頑強抵抗。1861年安慶失守,天京門戶洞開,形勢急轉直下。圖為清廷發佈的《安慶省城戰圖》。

mainsite_tushuojindai_taipingtianguo5.5_nov19
mainsite_tushuojindai_taipingtianguo5.5_nov19

1860年,太平軍攻上海,圖為太平軍向上海挺進途中的作戰情形。西方列強為保自身利益,組洋槍隊助清軍防守上海,對抗太平軍。

mainsite_tushuojindai_taipingtianguo5.6_nov19
mainsite_tushuojindai_taipingtianguo5.6_nov19

洋槍隊,後稱常勝軍,初由美國人華爾(Frederick Townsend Ward)於1860年編組和率領。1862年太平軍擊斃華爾,常勝軍改由英國人戈登(Charles George Gordon)統率。常勝軍武器厲害,多次戰勝太平軍。

mainsite_tushuojindai_taipingtianguo5.7_nov19
mainsite_tushuojindai_taipingtianguo5.7_nov19

常勝軍中的中國士兵及外國軍官。清廷為保政權,不惜對外屈膝讓利,與侵華的外國勢力合作,誘列強為維護取自清廷的既得利益而協助鎮壓太平天國。

mainsite_tushuojindai_taipingtianguo5.8_nov19
mainsite_tushuojindai_taipingtianguo5.8_nov19

1862年,常勝軍和英軍聯合組成的遠征軍進攻太平軍所佔的城市,在浙江奉化城門外發炮轟擊。

mainsite_tushuojindai_taipingtianguo5.9_nov19
mainsite_tushuojindai_taipingtianguo5.9_nov19

1862年,李鴻章組建了淮軍。淮軍使用進口和本國仿造的西式槍械,是當時中國裝備最優良的陸軍,成為鎮壓太平天國的生力軍。

ebook

太平天國和其他反清起事失敗後,淮軍沒有像湘軍一樣解散,除了對內防務,還參加過中法戰爭和中日甲午戰爭等對外軍事行動。許多淮軍中人後來都身居要職,如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就是淮軍出身。甲午戰爭失敗後,淮軍影響力漸衰。後來淮軍出身的袁世凱在天津小站訓練新建陸軍,廣招淮軍舊部,往後發展成為北洋軍,對清末民初的中國軍政形勢影響極大。

mainsite_tushuojindai_taipingtianguo5.10_nov19
mainsite_tushuojindai_taipingtianguo5.10_nov19

清政府製作的戰爭圖,顯示清軍包圍並炮擊太平軍陣地。清軍與太平軍在多個戰場反覆爭奪,戰鬥非常激烈。清廷雖一時未能成功鎮壓,但能充分利用地方和西洋武裝之力,逐漸取得主動。太平軍形勢日艱。

清廷為何一面和英、法等國作戰,一面又聯合列強對付太平天國?

在清廷當權派看來,維持滿洲貴族統治是頭等大事,至於保護國家主權等均居次要地位。第一次鴉片戰爭時,他們本可依靠民眾抵抗外敵,但卻怕人民造反,反而以官壓民,變相協助英人進軍。在英法聯軍之役,清廷更以太平天國為首敵,寧可對外屈膝投降也在所不惜。只要能鎮壓民變保存政權,清廷既可有限度地放權起用漢族官紳的地方武裝,也可對外讓利以聯合列強兵力來共同作戰。

本專題主要圖片來源:FOTOE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