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中國第一枚人造衞星懂得「唱歌」?

0818phn012
中國自行研製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衞星東方紅一號
0818phn012

人造衞星這名稱有其科學含義:由人工製造、環繞地球在太空軌道上運行至少一圈的無人航天器。世界上第一顆衞星於1957年發射,其後各國衞星主要用於探測太空環境和技術試驗,至六十年代中期,衞星始進入應用領域。中國於1970年4月24日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衞星東方紅一號。中國的衞星返回技術位居世界前列,首次發射衞星便回收成功。

 

衞星的飛行原理與軌道

地心引力像一條看不見的繩索,牢牢地拴着地球上每一件物體。要擺脫地球引力的束縛並繞地球飛行,必須沿地球引力相反的方向加力,當速度達到7.9公里/秒時,它所產生的離心力正好與地球對它的引力相等。人造衞星的軌道按高度分,有200 ─ 2,000公里的低軌道、2,000 ─20,000多公里的中高軌道和36,000公里的高軌道;按用途分,有近地軌道、太陽同步軌道、地球同步軌道和極軌道。

0818phn011
中國嫦娥一號探月衞星
0818phn011

衞星的種類與用途

人造衞星按用途劃分,大致可分三大類:科學衞星、技術試驗衞星和應用衞星。科學衞星是用於科學探測和研究的衞星,包括空間探測衞星和天文衞星。技術試驗衞星是用於衞星工程技術、空間應用技術試驗的衞星。應用衞星是直接為社會經濟服務的衞星,有三大類型,一是無線電中繼型,如通信衞星;二是對地觀測型,如氣象、資源、偵察衞星等;三是空間基準型,如導航、測地衞星等。

 

中國第一顆技術試驗衞星──東方紅

中國的衞星是從技術試驗衞星起步的。中國第一星東方紅一號就是一顆技術試驗衞星。發射這顆衞星的目的很明確,一是看看火箭能不能發射衞星,二是試試地面能不能跟蹤測控衞星,三是考考衞星上的儀器能不能正常運作,結果所有試驗都成功。

 

1970年4月24日,中國用長征一號火箭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衞星 ── 東方紅一號。這顆中國第一星是一個直徑約1米、近似球形的多面體,腰間有4根鞭狀天線,重173千克,繞地球一圈需時114分鐘,它當年在天上一共工作了20天,傳送了遙測參數和各種太空探測數據。衞星上還安裝有一部音樂儀器,可以仿真鋁板琴演奏《東方紅》樂曲,通過地面的轉播系統,全世界的收音機都可清晰地收聽到由衞星發出的《東方紅》樂曲的前8小節音樂。為了讓人容易地看到這顆星,設計師在末級火箭加上一面像反光鏡的觀測裙隨衞星一起飛行,使衞星更閃亮。

0818ph015
航天人員在觀看當年發射升空的「東方紅一號」衞星八音盒
0818ph015

中國的實驗衞星 ── 實踐號

中國的科學衞星以「實踐」系列命名。從1971年3月開始發射。這些衞星主要探測和實驗太空環境及太空物理。實踐系列衞星太空探測的結果,為中國衞星解決適應太空環境問題有一定貢獻。

作者:
上載日期:
2018年09月07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