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解開不同節日的歷史之謎

shutterstock_44414329
賀卡
shutterstock_44414329

中國地廣人多,每個節日幾乎都流傳着多個或有趣或動人的傳說故事,要理清眾說紛紜的習俗源流或神話來歷委實不易,也有賴歷史學家們不倦地考證。

 

賀年卡的來歷

早於宋代,人們已有春節團拜互賀的習俗,有些人因未能逐一拜會親友,乃於「賀謁」寫上客套的祝福話送呈對方,聊表心意。事實上,賀謁的前身是「謁刺」,功能猶近今天使用之名片,上附送呈人的姓名、籍貫和職務等,用作自我介紹之用。

 

明人文徵明曾在《拜年詩》中記述:「不求見面惟通謁,各紙朝來滿敝廬。我亦隨人投數紙,世間嫌簡不嫌虛。」至明代,賀年片多是以梅花箋紙裁剪而成,寬約二寸、長三寸,上款及下款分別寫上受片人和發片人的地址和姓名,中間則寫上「恭賀新禧」、「萬事如意」等祝辭,其後更發展成單片、合頁、連頁和書箋等式樣,並有奇禽鳥獸、名勝古蹟和以戲曲為題材的圖案。

vcg111163463529_small
文徵明畫像
vcg111163463529_small

嫦娥的歷史形象

據充滿神怪色彩的古代地理著作《山海經‧大荒西經》記載:「有女子方浴月」,名叫「常羲」,常羲於古代又稱為「常儀」或「尚儀」。《呂氏春秋》有「尚儀作占月」,即據於月亮的意思,證明了早於戰國時期已有嫦娥的雛型,其傳說亦早與月亮連繫起來。及至漢代,《淮南子‧覽冥訓》中就記載了嫦娥奔月的故事梗概:帝羿之妻姮娥,因偷吃了帝羿自西王母娘娘得來之不死藥,成仙奔月並變成了蟾蜍。姮本作「恒」,因當時淮南王名劉恒,需避諱,故寫作姮娥。恒即是「常」的意思,故後來又寫作常娥或嫦娥。此後嫦娥的故事廣泛流傳,成為人們津津樂道而動人的故事。

1302ph020
畫家筆下的嫦娥像
1302ph020

五月五日因何成了「惡月惡日」?

根據現有資料所示,把「五月」、「五日」視為不祥的應始於戰國時代的北方中原地區。據《禮記‧月令》云:「是月也,日長至,陰陽爭,死生分。君子齋戒,處必掩,身勿躁,止聲色,毋或進。」可見古人多懷着戰戰兢兢的心情度過五月。東漢應劭的《風俗通》甚至說官員若於五月到任,或有礙陞遷(「俗云五月到官,至免不遷」,「五月蓋房,令人頭禿」,連五月五日出生的人也被視為不祥。經後人考證,「五」在五行中屬火,二五相重,火氣極旺則為毒,故需避忌,五月五日是端午節,後來人們更稱此日為「五毒日」和「惡月惡日」,可見端午節驅瘟辟邪之習俗最初與「惡月惡日」有着密切的關係。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01月31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