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紫禁城卸下政治角色

1206phn001
乾清宮
1206phn001

為了鎮壓義和團運動,1900年6月,英、法、美、俄、德、日、意、奧等八國,組成侵略聯軍入侵中國。8月14日,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慈禧太后攜光緒皇帝逃往西安。

 

八國聯軍對北京實行分區佔領。表面上,各國相約不對紫禁城實行佔領,實際上,對紫禁城珍寶垂涎三尺的各國侵略者,從軍官到士兵,無不利用各種機會,進入紫禁城內殺人掠奪。宮內珍寶被劫掠一空,金銀、珠玉自不必言,此外,書畫、衣服以及馬匹,車輛等值錢之物,均成為侵略者的囊中之物,就連大殿前金缸上的鍍金也被刺刀刮削下來。因所劫財物太多,侵略者們又不便將所劫之物帶走,不得不就地賤價出售,於是就出現了交易這些不義之財的「市場」。

1206ph011
八國聯軍在乾清宮內
1206ph011

侵略者在紫禁城大肆劫掠後,於1901年年初,竟然以主人的姿態將紫禁城實行了對外開放。駐守皇宮的美、日兩國的軍事頭目還就紫禁城的開放,訂立了「駐京美日兩國提督議定遊覽紫禁城章程」。該章程對遊覽的華人充滿歧視,而對外國人,尤其是侵略軍則給予各種特權。

1206ph012
金缸上的鍍金被貪婪的聯軍用剌刀刮削,這些大缸本用來貯水,防備火災。
1206ph012

 溥儀被逐離宮

愛新覺羅‧溥儀,醇親王載灃之子。光緒帝病逝後,慈禧太后即宣佈3歲的溥儀入承大統為嗣皇帝。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十一月初九日,太和殿上舉行溥儀的登極大典,宣佈以明年為宣統之年。宣統朝在內憂外患中捱過了3個年頭。1911年武昌起義的炮聲敲響了清王朝的喪鐘。宣統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912年2月12日)以皇太后隆裕的名義頒佈清帝退位詔書,溥儀得以保留皇帝尊號暫居紫禁城。從此,紫禁城內的小朝廷成為國內復辟勢力的希望所在。1917年7月,紫禁城內上演了由張勛導演的復辟醜劇,然而僅12天復辟小朝廷便煙消灰滅了。

1206phn011_01
復辟後的溥儀,坐在乾清宮寶座上。(圖片提供:文化傳播/FOTOE)
1206phn011_01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期間,直系將領馮玉祥率軍入京。馮玉祥深感在中華領土上,居然存在一個滿清小朝廷,不僅是民國政府的恥辱,也是「 中外政治陰謀家隨時企圖利用的孽根」,因而力促當時京畿警衞司令鹿鍾麟驅逐溥儀出宮。1924年12月5日,鹿鍾麟率軍警20人,由神武門入宮,擔負驅逐溥儀出宮的使命。下午4時10分,溥儀及其后妃等離開故宮,遷往德勝橋醇王府。故宮與滿清的關係由此劃上了句號。

1206ph013
1924年11月5日,馮玉祥的國民軍將溥儀驅出宮後,北京警備司令鹿鍾麟(中)由清室代表紹英、寶熙引導,查看永壽宮。
1206ph013
1206phn012_01
1920年代末,故宮太和殿。(圖片提供:文化傳播/FOTOE)
1206phn012_01

今日故宮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歷經風雨的故宮獲得了新生。經過故宮博物院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在海內外人士的鼎力支持下,故宮以嶄新的面貌,每年接待國內及來自世界各地的參觀者。故宮並因其獨具保存完整的古建築群和大量珍貴文物,而成為世界著名的博物館。1961年,故宮被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故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世界遺產」 。

 

故宮對外開放的陳列,主要為兩大體系:一是以故宮宮殿建築為主體的宮廷史跡陳列;一是以故宮藏品為主的歷代藝術品的專館陳列,及按照歷史發展順序為原則的歷代藝術品陳列。

1206phn013
雕花卉象牙,故宮博物院藏(圖片提供:故宮博物院網站)
1206phn013
作者:
上載日期:
2022年06月13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