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南京是古時中外交流的樞紐?

0209ph006
南京在六朝時是南中國的佛教中心
0209ph006

公元226年,孫權派遣朱應、康泰出使扶南(今柬埔寨),開闢與南海的交通。自此之後,孫吳、東晉和南朝與海外各國的交往日趨頻繁,其範圍也日益擴大。在這條被稱為「海上絲綢之路」的商路上,使者、商人和僧侶絡繹不絕。各國的物資互通有無。科學技術、藝術和宗教得以廣泛交流。建康自始至終都是這一時期中外交流的樞紐,並從交流之中大大得益。

 

繁盛的海外貿易

六朝的對外貿易主要是通過海路進行。自孫權開闢與南海的交通後,貿易就開始成為中外交流的主要內容之一。東晉和南朝對海外諸國的貿易也持續發展。當時主要的貿易港口是廣州、交州(今越南河北省仙遊縣東),但建康也是重要的港口之一。在南京王氏家族墓群中出土的金剛石指環、玻璃杯等,都是當時的海外之物,反映了南朝建康的海外貿易已十分發達。

0209ph008
青瓷豬圈、青瓷羊圈、青瓷雞圈。
0209ph008

江南佛教中心

六朝時期的南京是南中國的佛教中心,對佛教的傳入和傳播貢獻巨大。南京是在孫吳時期才開始有第一座佛教寺廟——建初寺,到南朝時,建康的寺廟已多達五百多所。「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正是對南京佛教興盛的真實寫照。由此可見,六朝時期的南京在佛教的傳入和傳播方面,以及在佛教走向興盛的過程中,都佔有重要地位。

0209ph007
佛教壁畫
0209ph007

建初寺即今日的大報恩寺。它是南京和江南第一座佛教寺廟,由孫權為高僧康僧會所建。康僧會,祖先是中亞康居國(約在今巴爾喀什湖與鹹海之間)人,世居天竺(今印度),他的父親因經商而遷居交趾(今越南北部)。公元247年(一說公元241年),康僧會由交趾來到建業,孫權修建了建初寺供他譯經傳教,建初寺同時也用來接待來自西域和印度的佛教僧侶。

 

篤信佛教的梁武帝

梁武帝蕭衍(公元464—549年)是南朝梁朝的開國皇帝。梁武帝雖貴為皇帝,但個人生活十分樸素、嚴謹,這與他深信佛教很有關係。梁武帝稱帝之後,便大力提倡佛教。在公元527—547年間,他竟先後四次捨身同泰寺,表示要出家當和尚。群臣為將他贖回,前後共捐給同泰寺四億錢。

 

梁朝的同泰寺位於雞籠山上,正對皇宮,是建康名寺,可惜早已不存在。明代曾在此重築過雞鳴寺。現在雞籠山上的雞鳴寺,是八十年代重建的。

 

作者:
上載日期:
2018年08月29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