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北京重中之重的故宮

0208ph013
明清北京城的中心:紫禁城
0208ph013

紫禁城,今稱故宮,是明清兩朝皇帝的皇宮,始建於明永樂四年(1406年)。1420至1911年間,明、清兩朝共有二十四位皇帝在此施行統治。它是中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也是世界建築史上的瑰寶。

 

紫禁城位於北京內城正中,佔據了北京城中軸線上最突出的位置。紫禁城前面是雄偉莊重的午門、承天門(清代改名天安門)和大明門(清代稱大清門)。紫禁城北面的神武門,以及門外全城的制高點──景山、鼓樓和鐘樓──均在中軸線上。太廟和社稷壇分別位於紫禁城前左右兩邊,符合《周禮‧考工記》「左祖右社」的原則。

0208ph015
故宮的黃瓦項紅牆,是中國古代帝王宮室的專用建築風格,是帝王氣派的體現。
0208ph015

紫禁城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960米,東西寬760米,佔地72萬多平方米。宮城四周築有高10米的宮牆,城的四角建有角樓,牆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筒子河)環繞,形成防衞森嚴的城堡。

 

紫禁城內共有宮殿九千多間,依照傳統宮城模式,分為「外朝」、「內廷」兩部分。外朝以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為中心,文華殿、武英殿為兩翼,是皇帝處理政務、舉行朝會的場所。內廷以後三宮(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中心,輔以養心殿、東西六宮、奉先殿等及花園數處,通稱「三宮六院」,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及后妃、皇子、公主們居住、玩樂、讀書的地方。

0208ph014
由外朝通往內廷的乾清門
0208ph014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在紫禁城外朝中央,是紫禁城最大的殿宇,也是中國最大、建築規格最尊貴崇高的木結構殿宇之一。明初稱奉天殿,後稱皇極殿,清順治二年(1645年)改為太和殿,其命名寓意天地之間一切事物的關係都互相協調。明清皇帝登基、壽辰、大婚、冊立皇后等典禮均在此舉行。殿高26.92米,建築在8.1米高的三層漢白玉台基上,面闊十一間,進深五間,重檐(即兩層屋檐)廡殿頂,佔地面積2,377平方米。大殿有七十二根蟠龍金柱,支撐着華麗的重檐黃瓦的廡殿頂。殿內正中設皇帝的寶座,寶座左右有代表江山永固及寓意吉祥的陳設。三層台基的每一層均環繞着雕飾精美的漢白玉雕欄和雲龍、雲鳳望柱。

0208ph017
太和殿
0208ph017

紫禁城的宮殿都有高大的台基,使建築物顯得氣勢恢宏。重要建築物如太和殿及保和殿等,均使用等級最高的黃色琉璃瓦,屋頂也採取了高等級的建築形式,如廡殿頂、歇山頂等,斗拱上的彩畫採用高等級的龍鳳和璽彩畫,充分體現了皇權至尊的主題思想。

0208ph016
紫禁城內重檐廡頂建築
0208ph016
0208ph018
歇山頂建築
0208ph018
作者:
上載日期:
2018年08月29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