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保家衞國——城門的責任

202143phn020
北京永定門城樓是北京中軸線的南起點。(圖片提供:視覺中國)
202143phn020

城牆在古代中國是非常重要的建築物,具保家衞國的功效,歷代王朝在不同都城均設有城牆,而城門的開閉,影響着城內的安危,而城池由東南西北四道城牆包圍,當中以南面的城牆最為重要,南城牆的城門亦是重中之重。

 

古時對於如何設置城門也有一定規範。《周禮‧天官冢宰》:「惟王建國,辨方正位。」東漢經學家鄭眾云:「別四方,正君臣之位,君南面,臣北面之屬,謂考工匠人,建國水地以縣置。」反映出中國傳統建築坐北朝南的規定,城門亦以南門為主要。著名考古學家張光直指:「每一個都城在四周為土牆所圍繞,……四牆上開城門,南門通常是主要的城門,全城可稱坐北朝南。」

 

中國傳統的城門大致分為三部分,分別是城樓,城台、門道。城樓建在城台之上,供士兵在高處瞭望城內城外的狀況,亦可在敵軍攻城時,以高居臨下之勢抗敵,是古代軍事設施之一。城樓在城內高樓尚未出現之前,是城中最突出的建築物,因此成為居民辨別方向的坐標。城台設有門道,供人出入。古時有「一門三道」的規制,意思是指每個都城的城門可以開三個門道,中間那個門道是國家的象徵,大州的城正門可開兩個門道,縣城門只能開一個門道。城門的名稱亦影響城內街道的命名及形成城內的主要幹道,例如北京的崇文門街、宣武門街、地安門街、安定門街、德勝門街等,都是由城門名稱引申而來。

202143phn021
北京成貞門城樓可看到「一門三道」的建築規格。(圖片提供:視覺中國)
202143phn021

為何古代城門開啟都是向內開?這是因為古時的城門不是安裝在門框上,而是安裝在門框內側上下位置,門安裝在哪一側就會向那側開啟,所以城門便會向內開。若城門安裝在門框外側,代表着城外人可以隨意把城門折掉,那麼城門的防禦功能便形同虛設,再加上若城門向外開的話,對士兵防守有一定難度,因敵軍很容易阻塞城門而令其不能關閉,防守的士兵亦要在城門外關門,容易被敵方攻擊。

 

古代城門的開關時間也按大自然規律而有不同。古代人生活習慣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依據大自然的規律生活。由於當時缺乏照明工具,晚上街道漆黑一片,只能依靠星光及月光照明,實不宜夜行,形成晚上城池閉門禁行的傳統,其後發展至宵禁制度,設有專人看守城門,禁止夜間有人進出城門。另外,一年四季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古人的養生觀念,每遇冬季都是萬物隠藏的季節,人也是萬物之一。《淮南子‧時則訓》載:「申群禁,固閉藏,修障塞,繕關樑,禁外徒,斷罰刑,殺當罪,閉關閭……。」因應冬季日短夜長的現象,城門在冬季要提早關閉,早上也要提早開門。

 

城門也是古代交通運輸樞紐,人來人往之地,當權者因此會利用城門熱鬧的特點,在城門附近作為大眾傳播的地方之一,如張貼公文、告示等。明朝《皇明祖訓》:「命大書揭於右順門內西南廊下,朝夕諦覽」,又如成語「徙木立信」的來由,是秦朝商鞅因推行變法,要立信於民,他便在京城南門立起一根約五米高的木杆,「募民有能徙置北門者予十金」,最後真有一人把木杆移至北門,商鞅亦守信給予該人賞金。可留意商鞅選揀京城的南門作推廣地點,就是因為該處是都城最重要的城門,人流聚集之處,在此展示朝廷的公文及告示,具一定成效。

202143ph004
「徙木立信」 明代馮夢龍《新列國志》插圖(網絡圖片)
202143ph004
上載日期:
2024年04月15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