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張愛玲在悲觀中寫出詩意

0430ph021
張愛玲
0430ph021

張愛玲,小說家、散文家,生於上海,卒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張愛玲出身於官宦世家,但童年生活卻深感壓抑。1937年她畢業於上海聖瑪利亞女校,其後去香港大學讀書,1942年她返回上海,開始在報章發表文章。

0430ph018
張愛玲在9歲時就開始向報刊投稿
0430ph018

1943年她發表小說《沉香屑》,一舉成名。此後數年間,接連發表了長篇小說《傾城之戀》、《金鎖記》和一系列短篇小說,以及散文集《流言》,迅速奠定了她在四十年代中國現代小說中的重要位置。她對人生抱悲觀態度,卻又品味現實生活的細碎詩意,由此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1952年她離開中國,1955年移居美國,撰有長篇小說《赤地之戀》和《秧歌》。

 

《金鎖記》是張愛玲的重要長篇小說,於1943年11月連載於《雜誌》第12卷第2—3期。小說裡描寫上海一處老式家庭陰暗壓抑的生活,尤其着力刻畫這個家庭的主宰者:一位守寡多年的婦人曹七巧的痛苦而變態的心理狀態。書中對幾個人物之間的細微心理關係都把握得相當成功,敍述仔細。對人物心理的刻畫而言,本書是張愛玲的長篇小說中最出色的一部。

0430ph019
張愛玲的長篇小說《金鎖記》
0430ph019

《流言》是張愛玲的一部散文集,於1944年12月由中國科學公司出版,收錄散文30篇,速寫23幅,以及作者照片3張。張愛玲的一些膾炙人口的散文,幾乎都收入其中,例如《洋人看京戲及其他》、《更衣記》、《談女人》和《談音樂》等。作者自己解釋「流言」的意思,是「說它不持久,而又希望它像謠言傳得一樣快」。作者於本散文集中收起了對人生的絕望,仔細地品味塵世的快樂,卻依然時時有憂鬱從字裡行間漏出來,正是這種複雜的心緒,使這本散文集具有獨特而動人的力量。

0430ph020
張愛玲的散文集《流言》
0430ph020
作者:
上載日期:
2018年09月14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