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日本軍國主義引發甲午戰爭侵華

Mainsite_5000_0119_1_header_v1
日本軍國主義
Mainsite_5000_0119_1_header_v1

甲午戰爭是十九世紀末一場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戰爭。戰爭爆發的1894年是中國紀年法的甲午年,因此稱為「甲午戰爭」(日本稱為日清戰爭,西方國家稱第一次中日戰爭,即First Sino-Japanese War)。

 

日本在1868年「明治維新」的政治運動之初,已確立了對外擴張政策,要「開拓萬里波濤」,「布國威於四方」,而「中國」就是他們主要的侵略目標。1874年,日軍侵犯了中國的台灣,設立「都督府」,並向軟弱的清政府勒索軍費白銀50萬兩才撤兵。1879年,又以武力吞併中國的藩屬琉球,改稱為「沖繩縣」。

0119ph004
日本隨軍記者拍攝甲午戰爭實況
0119ph004
0119ph001
日本軍艦
0119ph001

1884年,日本在朝鮮策動一些親日派官員,發動「甲申政變」。清軍協助當時為中國藩屬的朝鮮政府,鎮壓變亂。日本借此事為名,要挾清政府訂立《天津會議專條》又稱《天津條約》,朝鮮今後若發生任何重大變亂,中日兩國或其中一國若要出兵,必先相互知照。1894年,朝鮮又爆發「東學黨」起義,國王請求清政府鎮壓。日本故意表示:「貴政府何不速代韓戡亂?……我政府必無他意。」清政府不知是計,6月5日出兵朝鮮牙山。日軍借此機會登陸仁川,佔領漢城。清議兩國同時撤兵,但日本拒絕。北洋大臣李鴻章企圖依靠西方列強出面「調停」,但由於英、美、德、法各國偏袒日本,此事毫無結果。

 

1885年6月,日本政府作出一個「十年擴軍」大計,發動長期對華作戰的準備。1887年,部分軍國主義分子制訂《征討清國策》,計劃以五年為期,滅亡中國。從1890年起,日本每年以60%的財政收入擴軍,並於1892年提前完成十年的擴軍計劃。次年2月,日本天皇還決定每年從宮廷經費中撥出30萬日元,再從官員薪金抽出十分之一,以補充造船費用。日本參謀部不斷派間諜潛入中國,竊取情報,繪製地圖。

0119ph002
日本駐朝鮮大臣大鳥圭介
0119ph002

1894年7月13日,日本外務大臣陸奧宗光向駐朝鮮大使大鳥圭介下達「密令」:「促成中日衝突,實為當前急務,為實行此事,可以採取任何手段。」同月17日,日本召開御前會議,正式作出對中國開戰的決定。23日,下達了襲擊中國護航艦和駐牙山清軍的密令。25日,漢城的日軍向牙山進犯。同日,日艦突襲豐島附近的中國軍艦,不宣而戰。在同年8月1日,光緒皇帝發佈「宣戰」諭旨。同日,日本明治天皇也下「宣戰」詔書,兩國正式交戰。

0119ph003
參加豐島海戰的日艦吉野號
0119ph003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09月03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