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老子姓李還是姓老?《道德經》如何寫成?

mainsite_5000_0302_1_header_v1
老子與道
mainsite_5000_0302_1_header_v1

老子姓甚麼?就連史學家司馬遷也搞不清楚,至今還是一個謎。關於他的姓名問題有二說:一說姓李,名耳,諡號聃,「老」是年長的尊稱,先秦典籍稱他為老聃,莊子又稱「老子」(即老先生),是弟子尊師之意,後世也沿襲了這一傳統。另一說「老」是姓氏,如同孔子、莊子、孟子等,都是在氏族下面加「子」字,因為古有「老」姓而無「李」姓,「李」姓或由「老」姓古音轉出。現在一般認為,老子約生於公元前575年(卒年不詳),姓李,名耳,字伯陽,諡號聃,春秋時期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今河南鹿邑縣)。

0302ph003
安徽老子故里天齊廟內展出輾石和白米的工具,傳說是老子所收藏的。
0302ph003

老子幼時拜商容(司禮樂之官名)為師,一次,當他探望病重的老師時,老師最後張開口,讓他看了看說:「我的舌頭在嗎?」老子答道:「在。」老師再問:「我的牙齒在嗎?」老子答道:「沒有了。」老師再說:「你懂這個道理嗎?」老子答道:「舌頭的存在,難道不是因為它柔軟嗎?牙齒的脫落,難道不是因為它堅硬嗎?」後來,老子為此不斷琢磨舌存齒亡的道理,這就是他後來反復闡明的處世做人的「雌柔」之道。

0302ph001
老子像
0302ph001

約在公元前551年,即孔子出生前後,老子到周王室出任守藏室史,即相當於現今國家圖書館館長。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規模龐大。他在這裡博覽泛觀,通曉禮樂之源,明瞭道德之歸,因而聞名。

 

約在公元前535年,老子到魯國巷黨主持一樁喪葬之事,當時只有17歲的孔子也被邀助喪。出葬隊伍途中遇上日食,老子就讓大家靠右站立,不再哭泣,並向認為中途止柩不合周禮的孔子講解道理。過了幾年,孔子與弟子南宮敬叔到周朝王都就禮制問學於老子。老子向孔子提出以下的忠告:「聰明的人是不多言、不善辯的,內藏大德的君子表面上似乎很愚笨遲鈍的樣子。無論為人臣還是為人子,都不要以己為高為上,希望你能去掉身上驕氣和欲望之心。即使自己是強者,也應以一種柔弱的姿態出現。」後來,孔子十分感嘆地對弟子們說:「我今天見到老子,他就像龍一樣啊!」

 

後來,老子目睹周室日漸衰弱,便有歸隱之意。當他騎着一隻青牛西出函谷關時,在同道好友關令尹喜的勸說下,他就寫下五千言的《老子》,後人尊稱為《道德經》。

0302ph004
相傳老子在位於西安的樓觀台講經授道,留下了五千餘言的《道德經》。
0302ph004
作者:
上載日期:
2021年11月04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