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歷代武林大事回顧

1402ph005
教人舒氣呼吸的《導引圖》
1402ph005

隋代以前的武術

春秋戰國時期,民間武術開始得到發展,稱為「技擊」。到了漢代,更出現了以「手搏」為主的技擊術,又稱「武藝」。廣義的「技擊」包括拳術、基功、器械、暗器四方面的內容;狹義的「技擊」是指拳術中用於禦敵制勝的技術。即以技巧與人搏擊的意思。漢代手搏的發展,表現在多樣化的打法,奠定了後世各種武術套路中招式的基礎。

 

唐代寺院融匯武術

公元620年,李淵派兒子李世民統軍進攻隋末一支割據勢力王世充。當時,王世充的侄兒王仁則在嵩山少林寺西北駐軍,準備抗擊李世民,並意圖進據少林寺。李世民致書少林寺說明形勢,於是,寺僧曇宗等率少林武僧與王世充軍大戰,活捉王仁則。最後,王世充投降。自此,少林寺即以武顯名。原來僧人習武的目的,是要健身與保護寺院財產。經此一役,使少林武術廣為流傳,形成中國武術的最大流派──少林拳。

1402ph007
少林寺中的塔林
1402ph007

兩宋結社習武成風

宋代外患嚴重,社會動盪,人民紛紛結社習武,禦敵備戰,武術因此十分昌盛。當時民間結社習武,大多以軍旅武術為主。由於結社練武的目的是「保家衞國」,那些花刀、花槍、花棍之類的套路,在這些武術組織中是看不到的。另一方面,武術卻在民間的瓦肆(又稱為「瓦子」、「勾欄」,是當時遊樂、表演的場所)中,衍生成多姿多彩的表演藝術。當時的武藝表演除了角牴(摔跤)外,主要是武術套路,徒手或器械,單練或對練,基本上已形成了現代武術表演或競賽的形式。

1402ph004
宋代相撲俑
1402ph008
宋代的「武學」:專門教授武術、兵法的學校。

明代門派林立

明代是中國武術承先啟後的重要歷史時期,不同形式的拳術與武器,逐漸形成技術體系,並有相關的拳械譜、歌訣或著作流傳後世。明初政府倡導文士習武,注重文武兼備的教育,更助長了民間的武術結社與活動。到了明代中期以後,民間武術活動有如雨後春筍,形成門派林立的局面。

 

清代武人秘密結社

清代初期,滿清以異族入主中原,禁絕民間習武。但反清復明的志士,卻利用練武結社來聚集力量,反抗朝廷。後來這些武術組織又與民間宗教相結合,把學習拳棒和練氣(或宗教儀式)合而為一,如白蓮教、天地會等。這些教派把武術傳遍各地。到了清末,終於釀成了大規模的「義和團」事件。結果,慈禧太后支持義和團對抗列強,引發了「八國聯軍」之役。中國戰敗之後,義和團便被取締了。

1402ph006
鴻門宴遺址
1402ph006

近代武術的發展

民國初期,軍閥爭戰,社會動盪不安。武術界人士從振奮民族精神、弘揚民族文化的角度出發,改稱「武術」為「國術」,甚至提出「國術救國」的口號,一時間社會武術團體紛紛成立,學校的體育課也加入國術的內容。1927年,「中央國術館」在南京成立,並於1928年及1933年舉行兩屆「國術國考」,各省紛紛成立國術館,一時國人習武成風,對近代武術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把「國術」恢復「武術」之名,並定性為體育項目之一。1956年中國武術協會成立,此後歷年均舉辦各省、巿及全國的武術競賽。1959年國家體委審定的《武術競賽規則》正式出版,並把武術列入當年舉辦的全國第一屆運動會。

1402ph009
《紀效新書》中的武術圖畫
1402ph009
作者:
上載日期:
2018年09月04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