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南北朝時期佛教塑像有何特色?

0512ph019
金銅佛像,南朝宋元嘉十四年。
0512ph019

魏晉南北朝時期,雕塑還是與工藝品和建築密不可分的,有的本身就是工藝品,有的則是建築的組成部分。佛教的傳入,哲學思想的交融,在動亂的魏晉南北朝時期促進了宗教發展。

 

四川樂山麻浩東漢墓樑上刻的佛坐像,有頭光,着通肩袈裟,右手施無畏印,左手執衣角。四川彭山縣東漢崖墓出土的陶樹座上,也有坐佛一身,形制相近,像旁並有二立侍。四川綿陽市東漢晚期崖墓出土銅搖錢樹上有五尊坐佛,頂有肉髻,項光橢圓。而湖北鄂州、湖南長沙、江蘇南京、浙江武義、杭州等地出土的銅鏡上則有浮雕坐佛和立佛。反映四川地區與西北河西走廊同時傳入佛教造像,而四川則是通過羌中通道與西域聯繫。新疆若羌、米蘭自古已為鄯善屬地,在米蘭就曾發現多座寺院遺址。

0512ph020
南朝背屏造像,成都萬佛寺出土。
0512ph020

成都萬佛寺曾先後出土南朝造像。清光緒八年(1882年)首次有百餘件造像出土,其中最早紀年為元嘉二年(公元425年)。1990年6月,在四川成都市商業街出土南朝石刻造像九件,其中兩件有明確紀年,分別是南齊建武二年(公元495年)及南梁天監十年(公元511年)。這些造像都有背屏式蓮瓣形大背光,主尊有一佛二菩薩、一佛四菩薩、弟子及力士,也有雙身佛像。1995年5月,在成都市西安中路出土了另一批南朝紅砂石佛教造像,保存較完整的有八尊,其中四尊有明確紀年。南朝陵墓石刻今存32處,分佈在南京市、丹陽縣、句容縣等地。其中宋武帝劉裕初寧陵一對石麒麟,頭頂生角,昂首張口,頸短而直,腿膊有翼,前後左腳都向前跨,前挺而有豪邁氣慨。以後齊、梁、陳石獸皆延襲此體態。而丹陽建山鄉前艾廟齊武帝景安陵的石麒麟,則頸長腰細,胸圓前突,作吼嘯之狀,雙翼長翎,增強了騰躍氣勢。至於齊景帝蕭道生修安陵的石麒麟,則突胸細腰,身刻蓮花圖案,較劉宋石獸更趨精巧。

0512ph022
南朝齊武帝蕭賾景安陵麒麟,長315厘米,高280厘米。
0512ph022

北朝石雕造像遺存較多,至今被發現的主要有北魏、北齊時期造像,東魏以後的造像亦偶有發現,惜建國前遺物多流失海外。尤幸近年於陝西、山西、河北、山東等地,仍不斷發現有北朝造像。主要遺址有河北曲陽修德寺、山西沁縣南涅水、山東諸城和青州龍興寺等。北齊造像多為面相豐頤,衣紋疏簡,服薄貼體,整體平潤光潔,與面部寧靜安祥的表情和諧一致。這類疏簡淳潤的佛教造像,無論從光潔的肌體或平滑衣裾裡,似乎都能感覺到內部筋肉的輕微起伏變化。潤澤的體面與舒緩下垂的線條,使形象在疏簡平淡中流露出內在的氣質。

0512ph021
北朝牛車陶俑,俑高15.5厘米,牛高13厘米,車長20厘米。
0512ph021
作者:
上載日期:
2018年09月21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