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非主流的少數民族青銅器

0503ph030
(西漢)二豹噬豬扣飾
0503ph030

史稱「西南夷」的少數民族,古時在今雲南、貴州、廣西、川西南地區居住,其中滇族在戰國晚期已建國,漢武帝曾賜予滇王印。1955年,在滇國都城發掘出滇王金印和許多製作精美的青銅器、玉石器。題材方面,有些扣飾表現了自然界生死存亡鬥爭的動物搏鬥場面;有些杖頭飾生動表現了當地特有的瘤牛、孔雀等動物造型。

 

戰國時期的牛虎案出土自江川李家山,是一件構思奇巧的作品,由一虎二牛組成,形象、動態真實而又神奇。作為造型主體的大牛,只造出前半身與兩隻後腿,牛背則被鑄成精美圓形案板,將後身聯接起來。牛腹下留下一個方形的空洞,一隻小牛安詳地從空洞中走出來,使作品變得生動有趣而且出人意表,也使倒三角形的結構能夠穩穩立住。大牛俯首向前,構成對視覺的衝擊力,而在案後部所鑄的一隻小虎,叨住牛尾,四爪抓着牛的後身攀爬,虎上聳的動勢與大牛前衝的動勢,達到視覺和力學的均衡,顯示出古滇工匠豐富的設計經驗。

0503ph028
(戰國)牛虎案
0503ph028

納貢場面貯貝器為西漢時期的作品,出土於晉寧石寨山。貯貝器是一種用來貯存貝幣的鼓形容器。在貯貝器腰部和蓋上鑄出數十個以至百餘個人物、動物及房屋等,表現出祭祀、戰爭、放牧、耕作等各種現實生活內容。這件貯貝器由兩個銅鼓疊置而成,兩鼓相接的邊沿鑄有一圈驅牛趕馬、背負貢物前去納貢的17名老少人物,他們的服裝髮式各不相同,可分為七組,每組領頭的是一名盛裝佩劍的人物。貯貝器的足部還鑄有四隻臥牛。此器通高39.5厘米,人和牛馬形體很小但形態生動,均順着一個方向循環配置,給人以川流不息的感覺。二豹噬豬扣飾也是出自石寨山的西漢作品,表現了兩隻豹子與一頭野豬之間驚心動魄的生死搏鬥:奔跑中的野豬被兩隻豹攫着,一豹撲於豬背,一豹在豬腹下,三獸的口、爪、尾都緊張地撕咬在一起,難解難分;後部還有一蛇咬住豹尾,尾纏豬腿,也有助於形成完整的構圖。在古滇藝術中,同類的題材很多,相信作者對生活曾作過深入的觀察和具有很高的技巧,故此能表現得如此動人。

0503ph029
(西漢)納貢場面貯貝器
0503ph029

在古代的北方草原地區,尤為突出的是青銅器和金銀製品,主要是匈奴族藝術工匠的作品,包括冠飾、儀仗或兵器竿頭的動物形裝飾、車馬器、銅刀及青銅透雕的飾版等。武士驅車透雕飾版出土於寧夏回族自治區漢代匈奴墓,長10.7厘米。它在一個刀把形的構圖中表現了兩個情節,左邊是一名帶劍的武士伸出一隻手抓住敵人的頭髮,並縱令一隻狗撲在對方身上撕咬。右邊的大樹下停着一輛載物的車,駕轅的牲畜在低頭吃草,車上立着一隻大狗。此作品風格粗獷、質樸。

0503ph031
(西漢)樹下馬飾版
0503ph031
作者:
上載日期:
2018年09月21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