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什么是学习的成功之道?

0306phn008_01
孔子(图片提供:Shutterstock.com)
0306phn008_01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意思是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抱着谦虚的态度互相学习,就能取他人之长,补自身之短。学习的最大敌人是自满,不能向别人虚心求教,就永远无法攀上知识的顶峰。这里的故事会让你明白虚心求问的重要性,故事中的主人翁都凭着这种学习精神,使自己的学问和作品不断改进。

 

孔子不明必问

孔子一向勤学好问,从不放过任何请教别人的机会。他没有固定的老师,谁有长处,就拜谁为师,相传孔子曾向老子问礼仪方面的事,又曾向襄子学弹琴。孔子是十分重视礼仪的人,当他第一次进入鲁国祭祀周公的太庙时,心情就特别兴奋。他仔细观察太庙的布置和祭祀器具,凡遇到不明白的,就立刻向身边的人发问。有人不以为然地说:“谁说陬邑大夫(即孔子之父叔梁纥,曾出任“陬邑大夫”的官职)的孩子懂得礼仪呢?进入太庙遇事就问这问那!”这话传到孔子耳中,孔子便说:“这才是合乎礼呢!”由此可见,孔子认为遇上不懂的事情,便应问个明白。

 

白居易虚心求教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大诗人。他的诗句简洁朴实、浅显易懂,很受人们欢迎。他怎能做到这一点的呢?原来白居易是一个对自己要求很严格的人,他写完一首诗后,虽然自己也觉得不错,但总想听听别人的意见再作修改。有一次,邻家的老婆婆正坐在屋外,白居易就把刚写成的诗一句一句读给她听,又问她哪里听不懂。老婆婆不客气地指出来,白居易便回去修改,改完后又读给她听,如此反覆修改了好几次,直到老婆婆完全听懂为止。有人问他为何要向教育水准不高的老婆婆请教,白居易解释说:“我的诗是写给老百姓看的,假如连一个不识字的老婆婆都听不懂,那写来有什么用呢?”

0306phn009_01
四川省成都市浣花溪公园内的白居易雕像(图片提供:姜永良/FOTOE)
0306phn009_01

周昉“揭幕改画”

周昉是唐代著名画家。有一次,皇帝命令他在长安的章敬寺画一幅壁画。周昉苦苦琢磨,精心构思,终于画好了草图。为了使壁画精益求精,周昉决定在定稿前,先听听各方面的意见。于是,周昉揭去遮盖壁画草图的幕布,让大众随意欣赏,自己却挤在人群中细心倾听各种议论。人们聚集在壁画前,对它品评一番,有的赞扬它的妙处,有的指出它的缺点。周昉就按照这些意见认真修改,画稿愈改愈好,一个月后,谁也挑不出什么毛病,他才最后定稿。一丝不苟地认真作画,又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这些就是周昉的成功秘诀。

 

宋濂提问不绝

明代大学者宋濂一生勤奋治学。年轻时,他求知欲旺盛,虽然读了不少书,但总觉得没有名师指点,很多疑难解决不了。于是,他收拾行装,只身出门寻访名师。在名师的课室中,常有不少穿着华丽的富家子弟听课,宋濂却是粗布陋衫,相形见绌,可是他丝毫不感自卑。他专注听讲,不时提出疑问,有时甚至问得老师也不耐烦,训斥他一顿。当老师心平气和后,他马上又继续发问,连老师最终也被他的好学态度所感动。在名师指点下,宋濂勤奋苦学多年,终于成为才学渊博的大学者,他后来更协助朱元璋平定天下,成为明朝初期的大臣。

 

吴有性深入疫区

吴有性是明代的医学家,身处于传染病猖獗的明朝末年。在他49岁那年,中国发生严重瘟疫,并迅速流播到山东、浙江、河南、河北各地,很多医生都束手无策。吴有性不忍目睹百姓饱受恶疾煎熬,于是博览群书,刻苦钻研医学道理,研究治病配方。他更不顾自身安危,深入传染病流行的地区,进行各种医疗实践。详细研究当时流行的传染病,再结合自己丰富的治疗经验,分析和总结,终于在崇祯十五年(1642年)写成了中国第一部传染病专著《瘟疫论》(又称《温疫论》)。

 

沈括的天文发现

沈括是北宋著名科学家。他的治学态度一丝不苟,无论遇上什么问题,总要寻根究底,弄个彻底明白才会罢休。朝廷曾任命沈括主持司天监的工作。沈括为求在司天监培养一种注重实践、实验的科学风气,于是自己身体力行。为了观察北极星的实际位置,他每夜利用天文仪器浑仪来观察天象,并在前半夜、半夜、后半夜三个固定时间内,分别在纸张画上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他坚持了整整三个月,共画了二百多张图,最终换来一个重要的天文学结论:北极星的位置不在北极,它离开北极有一度多!从此,不畏艰苦的治学态度和实验精神,逐渐在司天监蔚然成风。

bulb

司天监

司天监是宋朝负责观察天象、推算和编制历法的政府机构。

0306phn010_01
沈括,中国金融博物馆藏品(图片提供:杨兴斌/FOTOE)
0306phn010_01

李时珍偷摘长生果

李时珍是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也是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作者。他从小体弱多病,因此立志要当一位好医生,解除百姓疾苦。在习医过程中,他发现医书上许多药材的记载都不正确,于是决心亲自实验各种药材,以免误治病人。李时珍听说湖北省太和山上有一种珍贵的果子叫榔梅,人吃了可以长寿,他就亲自赶去察看。当地人对他说,榔梅只能由皇家采摘,私采榔梅会被捉拿问罪。为了弄清真相,李时珍顾不得这些,他在夜里偷偷上山采了几颗榔梅来研究。最后,他发现榔梅只不过是普通的果实,根本没有长生作用。李时珍的验证精神,修正前人的不少错误说法,为中医学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踏遍天下的饶宗颐

“国学大师”饶宗颐教授是驰名中外的学者,他精通中国文化,学问渊博,著作丰富。但是他写文章很慢,不少著作都是花了十几年功夫才写成。你知道箇中原因吗?原来饶宗颐治学态度严谨,不但要反覆核对和查证资料,而且还尽量亲身到实地研究。饶教授很佩服清代学者顾炎武,因为他做学问时肯走路,饶宗颐深受他的影响。例如他为了研究古代中国、印度的文化交流,他几乎踏遍全印度,访问了连玄奘也未到过的印度南部,因此发现了许多文献没有记载的资料。他的实地考察精神,使他能够突破以往陈陈相因的错误说法,提出新的创见,对学术研究有极大贡献。

bulb

顾炎武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他喜爱背着大批书本,四处游历,对天下的名山大川及风土人情作实地考察,然后更正书本记载的错误,所以他的学识很渊博。

0306phn011_01
饶宗颐教授(图片提供:SiuKwai/FOTOE)
0306phn011_01
作者:
上载日期:
2021年11月10日

延伸阅读